9日,廣電總局電影局在京召開新聞通氣會,童剛局長指出內地電影票價偏高的現象依然持續,工薪階層看電影的期待與要求難以得到很好的滿足。
童剛表示,2012年電影局將出臺建議性指導票價和最高限價。電影局將協同行業協會,深入調查研究,切實制定適合市場經濟規律和中國國情特色的票價機制,出臺建議性指導票價和最高限價,按影片類別和城市地域等進行明確規定,對學生票、團體票也要形成行業共識,努力使票價定價機制科學合理。
如果“限價令”實施,對普通工薪階層將是一件重大利好消息。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80后的白領,他們均表示很少看全價電影票,一般都挑打折、團購的時候才去觀影,不少人更直言“如果沒有優惠,就干脆等著上網看。”
內地電影票價如何構成?
馮小剛揭內幕斥部分影院不誠實
2002年,中國開放電影發行,拍攝,放映。中國電影實行院線制。影院可以自由選擇院線加盟來取得影片來源。只要取得拍攝許可證和放映許可證即可放映。
影院則采用分賬的形式來分取利潤。國家規定:影院方不超過50%——例如電影票60元一張,電影院(含院線)要收30元。再由發行方、制片方、電影專項基金(5%)、營業稅金(3.3%)和其他附加部分按比例分賬。
但馮小剛日前在微博中透露,國外電影分賬比例通常為50:50,從95年開始,美國影片《獅子王》以分賬形式進入中國,為打開中國市場,美方同意只分得票房總數的13%。而后國產影片《紅櫻桃》亦實行分賬,參照與美方的分賬比例,調整為制片方分票房總數的33%。而后不斷調整為43%。但仍是不合理的比例,制片方承擔了最大風險卻只分小頭。
馮小剛犀利地指出:“誠實的影院會按實際票價與制片公司結賬,不誠實的就按約定的最低票價結算。而且這30元里還要分走57%。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真實數據被瞞報,每賣出一張票,按最低票價30元的43%計算,制片公司只能分得12.9元。約定最低票價就是制片公司給自己的票房收入設了一道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