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逢知音!臺灣曲友連續4年來遂赴約
2025-07-04 11:2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7月4日訊 近日,“牡丹逢知音”2025年遂臺兩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動在遂昌啟幕。20余位來自臺灣的臺北昆曲研習社昆曲老師、曲友、熱愛昆曲藝術的青年與遂昌昆曲曲友歡聚一堂,共唱水磨清音,以曲會友、以樂傳情,連接起海峽兩岸共有的文化血脈。
上午,傳統樂器齊鳴,水磨腔婉轉清雅,在一首首昆曲曲友們耳熟能詳的昆曲唱段中,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昆曲《牡丹亭·尋夢》、《牡丹亭·游園》、歌舞《牡丹亭》……遂昌、臺灣兩地青年交替上臺“切磋”才藝,舞臺上水袖翻飛、唱聲溫婉動人,現場掌聲不絕于耳。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曲友會,第一次來像客人,第二次來像朋友,既表演了節目,也和遂昌的青年曲友進行了交流,深深地感受到有昆曲這種共通的藝術交流媒介,真的太好了。”臺灣青年昆曲愛好者翁子軒說。

臺北昆曲研習社與遂昌昆曲十番互動表演。(中國臺灣網發)

臺北昆曲研習社青年社員與遂昌昆曲十番成員開展交流。(中國臺灣網發)
下午,石練鎮淤溪村古戲臺前鑼鼓輕敲,十番古樂悠然響起。村中老一輩昆曲愛好者們的手指在鼓面上敲擊出穩健的節奏,年輕曲友的笛聲則如清泉流淌,新老兩代樂師在昆曲十番的旋律中默契交融,兩岸青年曲友則圍繞傳統樂器主題開展友好交流。“今天有幸在現場聽到昆曲十番的表演,真的很驚艷,非常有感染力,也非常有鄉土氣息。演奏中,我們也情不自禁地與他們進行了藝術交流,我覺得這樣的藝術形式才是富有生命力的。”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輝表示。

臺灣曲友參觀遂昌縣非遺館。(中國臺灣網發)
非遺館中,臺灣曲友專注凝視著古老戲服的繁復針法,仿佛在解讀前輩的手澤心印;關雎文化園里,優美的園林風光和獨特的文化氛圍讓兩地曲友時不時駐足觀看,并即興交流著兩地對昆曲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昆曲,這曾為湯顯祖賦靈的世界遺產,此刻成為兩岸同胞無需翻譯的深情對話。
“我們又一次和遂昌的朋友圍繞昆曲進行了親切的交流,還近距離接觸到了遂昌許許多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都覺得很開心,也很有收獲。”臺北昆曲研習社社長韓昌云表示,今后,她將邀請更多的臺灣青年曲友來遂昌交流,把遂臺兩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動辦得更紅火。同時,她也希望能開展更多類似的曲友會,把兩岸的文化交流活動連接到更多城市。
在遂期間,兩地曲友還開展了昆曲雅集活動,共探昆曲藝術的傳承與當代價值。“今年已經是我們開展遂臺兩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動的第4個年頭了,每一次活動的舉辦都進一步加深兩地曲友的感情,可以說是昆曲將我們兩岸同胞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湯顯祖的《牡丹亭》是以昆曲的形式傳唱至今的,我們遂昌的昆曲愛好者希望在活動里跟臺灣曲友交相輝映,也希望更多的臺灣曲友能夠借助這個活動了解遂昌、愛上遂昌。”遂昌縣湯顯祖紀念館館長程琳菲說。(中國臺灣網、麗水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