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美國環境保護署正在評估三氯生的安全性,微博上一條關于“牙膏中的三氯生可能會致癌”的消息不脛而走,其中高露潔全效和佳潔士部分牙膏均被指含有三氯生。記者隨后電話采訪幾家牙膏企業,一些企業表示:“大家都在用,這是行業里通用的規則”。(重慶晨報9.4)
如果沒有美國食品藥監局、環保署的評估,微博消息不會不脛而走,如果沒有微博消息的不脛而走,公眾還會繼續蒙在鼓里。公眾總是處在消息的下游,等待著事實的宣判。設若不是到了無法隱瞞或出現重大問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內情幾何?
三氯生致癌的可信度仍在孕育之中,真實性有待鑒定。作為外行,我們僅能從三氯生的概念入手窺探一二。百度百科中有如下定義:三氯生又名 “三氯新”、“三氯沙”等,常態為白色或灰白色晶狀粉末,稍有酚臭味。不溶于水,易溶于堿液和有機溶劑,是一種廣譜抗菌劑,被廣泛應用于肥皂、牙膏等日用化學品之中。這一概念充分驗證了“業內行規”之說,可見,在業內行規的里子中,三氯生并不只是神出鬼沒,而是企業的常客。
公眾最關心的在于三氯生的致癌毒性。百度百科數據表明:三氯生的小鼠口服半數致死量LD50大約為3800mg/kg,屬于低毒物質。也就是說,每千克物質中三氯生含量達3.8克會導致半數實驗小鼠死亡,并可導致小鼠出現肝癌的臨床癥狀。雖然含量高低只是實驗檢測致死的臨界數值,但足以說明,三氯生是有毒物質。我們不防作一個假設:如果企業在安全系數和使用效果的權衡上過分迷戀后者難以自律而過量使用,后果不堪設想。
正所謂見仁見智。也有人認為,牙膏中的三氯生含量微弱,不值一提,因而其毒性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自來水中的氯會引起兒童白血病,比三氯生致癌機率大得多,那么你是否拒絕使用自來水?貌似理由充分,但經不起推敲。理由很簡單,吸煙會導致肺癌等疾病是常識,但按照國家規定,煙企必須在包裝上標注“吸煙有害健康”,企業有告知義務,公眾更依法享有知情權。與三氯生的致癌性相比,企業誠信缺失更令人心痛,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無視,直接導致企業陷入真相大白后巨大的信任虧空,勢必將企業推向市場邊緣。
既然使用三氯生是業內行規,但記者走訪南京一家大型超市,發現牙膏、洗發水、沐浴露等產品的成分中都未標有含三氯生,是“業內行規”荒誕無稽還是企業玩起了“躲貓貓”?縱觀頻仍的產品質量問題,答案在哪里?——你懂的!
不明就里的公眾永遠無法窺知企業多變的把戲,公眾想要的只是真相,關鍵時刻須“有關部門”及時上場,將“技藝”高超的企業打回原形,而不能任由“業內行規”透支公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