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紅經濟”日益引起人們關注和熱議。所謂“網紅經濟”,是指利用“網紅”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將點擊量、流量值等轉化為經濟效益。互聯網時代,如果在經濟領域“影響力就是生產力”的話,那么在軍事領域“影響力就是戰斗力”。
21世紀初,全球只有3.6億網民;今天,這個數字早已突破了30億。這一數據深刻表明,網絡已經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世界已經在一張“網”中。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特別是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網絡攻心戰”這一全新的作戰樣式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之春”的發生,都見證了西方軍事大國嫻熟運用“網絡攻心戰”,通過網絡所產生的強大影響力,不動聲色就能達成其政治和軍事目的。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預言,“世界已經離開了暴力與金錢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擁有信息的強人手里,他們會使用手中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發布權,達到暴力和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這番話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思。
網絡輿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對手就會去占領。近年來發生的諸多事實表明,敵對勢力對我國開展的基于互聯網的意識形態攻擊可謂無孔不入、無奇不有。他們利用其互聯網技術和影響力優勢,通過“滅偶像、毀信仰、去自尊、反科學、造恐慌、歪曲歷史、瓦解公信力、打擊幸福感、灌輸政治鴉片”等各種手段,影響著網絡輿論場,實施著一場不分日夜、沒有硝煙的“網絡攻心戰”。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人心者得天下。“網絡攻心戰”是敵我雙方影響力的較量,本質是人心的爭奪。面對這場悄然無聲的戰爭,我們必須牢固確立“影響力就是戰斗力”的觀念,積極行動,直面挑戰。一方面,要密切關注網絡輿論動向,深入進行網絡輿情分析研判,敏銳把握群眾和官兵的心理動態,不做看不到輿情的“鴕鳥”。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網絡新媒體建設,綜合運用網站、微信公眾號、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增強主流信息對網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面對敵對勢力的“網絡攻心戰”,不能只是單純的防御,必須主動發聲,避免被動挨打。前不久,中國軍網發布了軍事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上榜的“軍報記者”“當代海軍雜志社”“人民前線”“我們的天空”等微信公眾號在互聯網上已經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在直面挑戰、主動發聲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今年全國多地發生洪澇災害,這些軍事微信公眾號精心策劃,主動設置議題,在報道搶險救災動態的同時,利用視頻、圖文、漫畫等形式傳播軍隊好形象、回應造謠抹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一線部隊能夠排除干擾、全身心投入到搶險救災任務當中。
打贏“網絡攻心戰”,人才是根本。在互聯網時代,誰掌握了網絡誰就能贏得青年;誰擁有人才誰就能掌握網絡。加強網絡輿論宣傳人才隊伍建設,吸收、引進和培養一批熟諳輿情分析、了解受眾心理、精通網絡技術的復合型高素質網絡人才,是提高應對“網絡攻心戰”能力的關鍵。面對來勢兇猛的這場戰爭,領導者尤其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讓人才各盡其能,要有“英雄不論出處”的氣魄。用廣泛的影響力營造強大的戰斗力,這是打贏這場“互聯網+”戰爭的關鍵。(趙熙華)
[責任編輯:王怡然]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