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貧困縣白水被曝耗資1200萬元請明星代言宣傳白水蘋果。有市民質疑政府重金請明星代言費用太高,找明星代言農產品還不如找袁隆平。當地果業管理局表示請明星代言有利于白水蘋果招商引資。縣宣傳部門稱,許晴的代言費用屬商業機密不便透露,1200萬元并非代言費,而是這次宣傳的總費用。(10月19日《鄭州晚報》)
對此,當地相關部門回應稱,請明星代言有利于白水蘋果招商引資,提高知名度。但是當地民眾并不領情,他們認為明星代言費用過高,果農還擔心“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此看來,政府大手筆追星并不為民眾待見。我的觀點是,政府可以幫助農民推銷農產品,但是請明星代言是企業的事,政府重金請明星代言充滿悖論。作為國家級貧困縣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政府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請明星雖說可以提高地方知名度,但是政府要為民眾算賬,尊重民眾感受。不能拍腦袋決策,更不能公款追星。據當地果農介紹,“今年蘋果的價錢還沒有去年高”。政府請明星代言,不僅沒能為果農創收,還切去了一塊很大的民生蛋糕。
據稱,該縣花重金請明星除了代言蘋果以外,是為了招商引資。客觀地講,地方需要招商引資拉動經濟增長,提供利稅支持,創造就業機會,官員需要發展制造政績資本。但是,再冠冕堂皇的追星理由也不能突破正義底線,無視民眾感受。貧困縣大量民生問題亟待解決,政府怎能“打腫臉充胖子”動用千萬公款去追星?
何況,僅憑明星在電視上代言幾分鐘,果真能促進招商引資嗎?政府應該明白,商人具備基本的經濟理性,他們選擇投資地點時首要考慮的是,有沒有適應投資產業發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用工環境和交通環境等等,而不是跟著明星的臉蛋跑。如果這里基本公共設施缺乏,民生困頓,治安環境不好,官員吃拿卡要,哪怕明星的名氣再大,他們也不會拿錢去冒險。
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政府一味追求招商引資。招商不講原則,招的是污染企業,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招的是高耗能企業,透支發展后勁。把招商搞成“招傷”,怎么辦?這樣的招商,除了給官員帶來政績光環與發展幻覺以外,對民眾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沒有多少好處。
就政府幫農民賣蘋果而言,政府通過網絡、微博提供蘋果等農產品供求信息,把請明星打廣告的錢拿一部分出來,幫助果農掌握蘋果栽培管理技術,引導他們生產“色香味”俱佳的蘋果。所謂“酒好不怕巷子深”,效果未必比請明星差,政府還可以節省一筆資金,做點民生實事。前不久有報道說,財政支出三分之二用于民生。雖說貧困縣請明星代言,也是打的民生牌,但是對民眾來說,這樣的民生支出“口惠實不至”,且有跑偏走樣、暗渡陳倉之嫌。
對國家級貧困縣來說,1200萬資金顯然是大數目。值得追問的是,政府千萬巨款追星,人大同意了嗎?在國家嚴禁公款追星的語境下,巨款追星項目又是如何順利上馬的呢?很簡單,要么人大沒有起到監督作用,要么縣太爺根本沒有聽取人大意見,尊重民意的習慣。雖然民眾反對巨款追星,但是官員需要明星制造政績形象。何況,這1200萬巨款到底是如何花掉的。明星代言到底花了多少,其他宣傳費用到底用在哪里,當地有關部門稱是“商業機密”,不愿意公布于眾。政府花費公帑如此遮遮掩掩、含糊其辭。千萬追星巨款到底是實數還是虛數,有沒有人趁機中飽私囊,也是一個大問號。
“民生優先”的口號常常掛在官員的嘴邊。把公款追星與百姓利益放在正義天平上,孰輕孰重?本不應該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貧困縣重金請明星代言,上級有關部門也不可能不知情,但是筆者并沒有聽到上級部門介干預的消息,更沒有人為此承擔責任,讓人遺憾。
而且,打造形象工程并非一地獨有的風景,由于制度失靈,導致法不責眾。形象工程的決策者違規成本十分低廉。面對經常性發作的各種形象工程,公款追星現象,僅有曝光批評遠遠不夠,創新政績評價體系,啟動問責程序,打破權力魔咒,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