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有牛哥”楊正熙:尋一粒谷種,守一方鄉愁

2021-10-06 10:4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守望者】

  “有牛哥”,大名楊正熙,是貴州省黎平縣尚重鎮洋洞苗嶺侗寨土生土長的侗族人!坝信8纭笔谴迕駛儗λ年欠Q。

  村莊的一把火把房子燒沒了,“我看著那些大房子嘩嘩嘩地倒下來”,這是有牛哥六歲前的記憶。從此他就開始住牛棚。

  上中學的時候,趕上農忙,有牛哥放假時也要參加種田,要學著插秧、打谷子,“跟著牛屁股還是很累的”。那時候的他,連砍柴、捆草都不會,楊老爸說:“你看你這個樣子去干活,怎么能得飯吃?那就好好讀書吧。”在老爸這種特別的激勵方式敦促下,他一直讀到了貴州農學院,成了洋洞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后,有牛哥回鄉工作,先后任過縣林業局副局長、鄉鎮鎮長、鎮委書記。

  讀書助他增長知識,基層工作為他積累經驗。曾經不善農事的他,沒想到自己后來竟一直與農業、與“谷種”打交道。

  嘆消失懷鄉愁——初心

  侗族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貴州地區農業傳統保存最好的民族之一。洋洞村海拔400~1200米,相差800米,不同海拔種不同稻谷,稻谷品種多元。侗族人對老稻種有一種特殊的依戀,一種就是幾十年的并不罕見!氨热缥覌寢,現在都還喜歡吃一種叫‘白榮禾’的稻米,所以直到現在每年都還在種!庇信8缯f。

  在人與稻米的深厚感情下,2011年發生的一件事給了有牛哥一個警醒。當時還是黎平縣巖洞鎮鎮長的有牛哥在村里走訪時,在村民家里喝到了一種酒,口感極佳,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年他又到村里,想商量開發那種酒,結果被告知那種酒已經釀不出來了。原來,那種酒是一種高稈小麻紅米釀制的,這是一種特別的水稻品種,產量不高,但是釀酒比其他的米都好喝。原本只是那戶村民家的老人在種,隨著老人離世,村里就沒有人愿意種了!爱敃r心里特別后悔,要是去年就做這個的話就能夠留住它了!睍r隔多年,有牛哥說起來仍是慨然長嘆。

  從村莊回來后,想到以前他們村的自留種子不止100種,包括各種農作物,可現在越來越少了,有牛哥很心痛;叵胱约菏嗄甑霓r業工作經歷,眼見著鄉村中很多優秀的物種逐年消失,他決定做點什么。

  經過慎重考慮,有牛哥辭去巖洞鎮黨委書記一職,調到一個科技部門去做科技特派員,從事傳統谷種的收集和保育工作。每每到村里聽到老人家說“很多品種都是沒有在種了”,他就后悔沒早幾年來做這些事情。

  苦收集救谷種——實踐

  從2012年開始,有牛哥一聽到誰說哪里有稻種,他就即刻趕往哪里。“我去調研都是跑村莊!庇信8绲酱逭锶フ依细刹、找對老稻種比較了解的老人,詢問哪家還有這些老種子、老稻種。漸漸地,他熟悉了各個村莊,村莊也熟悉了他。

  說到收集老谷種,有牛哥提得最多的是“高稈芒粳”。這種米承載了他兒時的一段記憶:“我小的時候是吃米團長大的,媽媽每天捏一個米團給我”。全靠這個米,讓他活了下來。因此,當聽說孟彥芒嶺有人家做的米飯可能是這種米的時候,他便匆忙前往。到那兒一問,那家人剛好留有這種米的谷種,把他激動壞了,如獲至寶。

  有牛哥還講了一個關于“胭脂紫米”的故事。2014年清明節的前一天,當地村民楊秀川挑著最后一擔紫米稻谷下山,準備全部打成米,來年不再種了——這就意味著又一個谷種要徹底消失了。有牛哥聞訊匆匆趕去,把剩下的稻谷全部買下來,一共不到70斤。就這樣,紫米的種子被”搶救“了下來。

  有牛哥說,在1982年的農業調查中,認為這種稻谷已經絕種了,“誰想他家里面還有!應該也就只有他們家留下來了”。后來,在有牛哥成立的合作社中,有865戶村民用原生態的方式種植這種紫米,“胭脂紫米”存續下來了,有牛哥頗感欣慰。這種紫米種出后,大家都覺得好吃,紛紛跟他要種子,他也送出去好多種子。他說:“這種紫米至少在國內能夠傳承二三十年了!

  保育老谷種,拯救瀕危品種,讓它們好好地流傳下去,正是有牛哥走遍村莊、耕耘田野的最大心愿和意義。

  守鄉土助致富——回歸

  有牛哥并不止于自己收集、保育谷種,他心心念念的是:像老家洋洞這樣的邊遠山村,老百姓怎么樣才能有穩定的收入,生態怎么樣能夠保護好。

  在整個黔東南侗族地區,洋洞村是一個比較大的村寨,5000多人,總面積37500畝,耕地6000畝,林地30000畝,是黔東南杉鄉的一個重要代表。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打工。2016年,有牛哥毅然決定: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洋洞駐村扶貧,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帶領更多村民脫貧致富。

  他注意到,洋洞村50歲以上的人群還在堅持養耕牛,家家戶戶都有牛棚。于是他牽頭成立“貴州有牛復古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動員村民參與進來。合作社將所有土地用于發展有機農業。他把自己收集來的古老稻種交給村民種植,“他們增加收入的同時,又保護了種子”。村民們用最傳統的牛耕方式耕種,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春耕季節,千牛同耕的景象像一幅畫似的鋪陳在洋洞山間地頭。牛、稻、魚、鴨共生共養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恢復了被破壞的生態環境,讓家鄉的山水重新煥發了生機。他笑著說:“我們洋洞這么好的生態是無價的!

  這種“藏種于民”的方式,已初見成效。洋洞村的1000多戶全部加入合作社,每戶負責種幾個品種,每個品種交給多戶種,全體村民都成為保種人。如今,為保育傳統老品種而生產的“守農有牛米”,已小有規模。

  有牛哥用雙腳走遍黎平大大小小的村寨,收集水稻品種六十多種。老稻種被種在農田里,沐浴陽光和雨水,逐漸長高、不斷成熟的時候,是救種也是助民,既保障了物種的延續,也守住了鄉愁,傳承了文化。

  (作者:王小梅 陳芳蕓 彭春菊,王小梅系貴州省人類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陳芳蕓、彭春菊系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生)

[責任編輯:楊永青]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中文字幕人成高清视频|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久久久久|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狠狠躁天天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