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32年矢志弘揚延安精神

2011年06月03日 22:07:55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作為西安政治學院的80后碩士研究生,孫官璽與許多同學一樣,是“帶著疑慮”踏上延安革命傳統教學之旅的。

  10天之后,當教學活動結束即將離開延安時,孫官璽捧起葉挺將軍墳塋上的一抔黃土,裝到隨身攜帶的眼鏡盒里,悄悄帶回了學院,珍藏在自己的課桌上!把坨R臟了容易擦拭,但精神的塵土只能用信仰去洗滌。”他說。

  來自革命圣地的這把土,成了全班的珍寶。

  自1978年建院以來,西安政治學院連續32年開展延安革命傳統教學,先后組織393批、15萬余名部隊學員和地方群眾赴延安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在風云變幻中堅守,讓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延安,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紅色基因。我們始終堅持開展延安教學,就是為了使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蔽靼舱螌W院院長齊三平說。

  十幾輛卡車滿載著數百名軍校學員,顛簸在西安通向延安的道路上。年輕的學員們高唱著“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奔向心中的革命圣地。

  32年來,這樣的場景一次次在從西安到延安的黃土溝壑間重現。

  1978年6月,西安政治學院首任院長、政委,率領第一期300名學員,坐著大篷車奔赴延安,完成了12天的“尋根之旅”。返校后,學院黨委迅速作出了《關于開展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的決定》。

  風云變幻,思潮激蕩。無論面臨什么樣的壓力,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學院開展延安革命傳統教學始終沒有斷線。

  1990年5月,學院黨委作出了《關于新形勢下深入進行延安精神教育的決定》,明確把延安精神的學習和教育擴展為全院的共同任務、把受教育的對象擴展到每一名學員、把短期集中教育擴展為在校全程教育、把學員在校教育擴展到畢業后繼續受益、把學習延安精神擴展為弘揚延安精神……

  延安革命傳統教學,屬于學院辦學的“自選動作”,沒有專項經費和場地。學院開源節流、多方籌措,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在延安建造了功能齊全的教學基地,一次可容納500余人接受教育,徹底改變了以前“大地作操場、飯堂作課堂”“住在帳篷里、睡在草席上、吃在野山坡”的教學環境。

  目前,學院的延安革命傳統教學已經形成一個功能齊全的教學基地、一支業務精湛的教員隊伍、一套內容豐富的課程體系、一套特色鮮明的教材、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一個延安學研究所、一個延安革命傳統紅色網站、一臺常態化的《延安頌》詩歌朗誦會、一套有效的管理保障模式等“九個一”教學體系,延安精神已經融入到學院辦學育人的方方面面。

  在延安教學基地,每批學員都要植樹留念。幾十年過去,這里成了一片郁郁蔥蔥的小森林。一次,基地建宿舍樓時,有幾棵樹影響施工,工作人員準備把樹砍掉。

  聞訊趕來的學院領導勸阻道:“不能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樹是學院進行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的歷史見證,更是延安精神薪火相傳的真實記錄!

  不當“導游”當“導師”,讓延安精神進入靈魂深處

  “革命傳統教育,很容易搞成簡單的紅色旅游!睂W院中共黨史教研室主任楊玉玲說,“作為延安精神的施教者,不是當導游,而是當導師!

  黨的十七大閉幕不久,學院組織學員來到延安進行教學。當他們來到中央大禮堂舊址時,很多游客正在參觀。盡管提前與舊址辦公室聯系過,但教學隊伍與游客還是“撞了車”。

  學員們按照原計劃走進中央大禮堂舊址,聽孟儉紅教員講授《從七大到十七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禮堂內的游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談笑。

  孟儉紅字正腔圓地開始授課:“同志們,1945年1月,中共‘七大’在這里召開。這次會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從‘七大’到‘十七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步伐從未停止,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的成就,是和我們黨的理論創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令孟儉紅沒有想到的是,有些因為拍照受影響而鬧意見的游客慢慢聽進去了,有的情不自禁地鼓掌,有的主動提出與他合影。

  對于80后、90后青年學員來說,要讓他們完全信服和認同70多年前革命前輩的行為,面臨著“代際溝通”的難題。在教學實踐中,學院探索形成了“以真取信、以情感人、以境激情、情理交融”的“情感教學法”。

  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講好課,教員們把更多的功夫下在講稿之外。為了講好《張思德》這一課,黨史教研室專門邀請張思德烈士的副班長陳耀介紹當年的戰斗生活。幾名年輕的教員還翻山越嶺,到安塞縣的深山老林中,實地考察張思德當年燒炭、犧牲的地方。來回步行了40多里地,返回時天色已晚,教員李懷錄腳下一滑,掉到了十幾米深的山溝里,身上多處劃傷。

  傳統教育要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為了在“四八”烈士墓前講好《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這一課,焦連三教授一大早就帶著兩個冷饅頭,來到寒風凜冽的“四八”烈士陵園,面對烈士的墓碑,一遍一遍地追溯先烈事跡,用心觸摸先烈的崇高情懷,反復試講,直到把對烈士的感情完全融入講授之中。當焦教授飽含深情地講完課時,臺下的學員們無不熱淚盈眶。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學院政委劉強介紹,在對畢業學員進行的跟蹤調查和走訪中,90%以上的學員反映,在校學習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延安革命傳統教學。學院學員、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說:“延安精神一直感召著我,激勵著我,促使我實現了人生的一次次角色轉變,一步步走向光榮與夢想。”

  緊扣時代脈搏,讓革命傳統永葆生機

  《毛澤東與黃炎培縱論歷史周期率》案例研討課,啟發學員研究保證長期執政、建設民主政治等問題;《延安時期毛澤東的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專題課,著眼于建設高素質領導班子,培養戰略思維等需要……延安革命傳統教學中,一系列富有時代氣息的課程受到學員們的歡迎。

  “緊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緊貼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實際,緊盯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是我們延安革命傳統教學深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也是讓革命傳統在創新發展中永葆生機的必然要求!睂W院副院長張本正說。

  學院在全國第一個創建了“延安學”學科體系,并于2006年9月成立了全軍第一家“延安學研究所”。研究所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論延安精神》、中國社科院“十一五”重點課題《陜甘寧邊區軍事志》等研究編撰工作。學科研究的深入,為傳統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

  2008年底,“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提出后,學院迅速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跨學科的聯合攻關,圍繞“延安精神與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入研究,并將當年的延安教學主題確定為“用延安精神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在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和毛澤東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的舊址前進行專題講解。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學院將延安教學活動融入到學習實踐活動之中,邀請延安市有關領導介紹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參觀改革開放先進典型和科學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的安塞縣侯溝門村,讓學員親身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堅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

  根據信息化戰爭對軍事政工人才的培養需求,學院不斷推動延安教學的拓展和深化。他們及時啟動了“政治軍官任職教育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系列教材編寫工作,實施陜北戰場“三戰三捷”的軍事戰例教學。與此同時,學院增加軍事課比重,建成了戰時政治工作指揮實驗室和軍事演練指揮中心,開展網上模擬對抗演練。現在,“使命”應急作戰政治工作模擬演練、“秦嶺”應急機動實兵演練、“礪業”戰時政治工作演練,已成為在校學員必須參與的“三大戰役”。

  隨著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軍內外邀請學院教員講課的越來越多。近年來,先后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中專學生以及駐陜大專院校等160多個單位和團體參加了學院組織的延安革命傳統教學活動。

  2005年,學院建成全軍第一家“延安革命傳統教育”專題網站,為全軍官兵學習、研究延安精神提供了網絡服務平臺。今年,他們又與新華網共同打造延安精神教育專題網頁,網上點擊率已突破1000萬人次。

  借助現代科技的傳播力量,延安精神正在更廣范圍內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責任編輯:王艷榮]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2021国产毛片无码视频| 岛国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日本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蜜桃臀AV高潮无码|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最近最新高清免费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免费视频ww|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