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走進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鹽堿地上長出了‘金疙瘩’!”

2022-02-12 20:5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

  ——習近平

  2021年10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圖為座談會前,習近平21日上午在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時,走進田間察看大豆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春耕在即,位于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內,羅守玉一大早就趕到試驗基地準備農資。他指著一塊展板告訴記者:“那天,總書記就是從這兒往田里走。”

  2021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調研。總書記勉勵大家:“18億畝耕地紅線要守住,5億畝鹽堿地也要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耐鹽堿作物發展起來,對保障中國糧倉、中國飯碗將起到重要作用!

  虎年新春,黃三角農高區步履堅實,正奮力打造“新糧倉”。

“種了一輩子地,哪有現在這么喜人的”

  進了倉庫,抓起一把大豆,羅守玉美滋滋地說:“俺們這兒種的豆子,總書記都說好!”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那天,作為黃三角農高區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羅守玉在現場作介紹。總書記走進田里,彎下腰來摘了一個豆莢,剝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總書記的肯定,讓俺們很振奮!彼麕е浾咦叩揭粔K地前說,“總書記來的5天后,也就是去年10月26日,這塊鹽堿地豆子豐收,畝產470斤,又創了新高!

  好消息傳遍了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在農高區大豆包裝點,“老把式”常秀枝哼著小調,抖開簸箕,一粒粒金黃的大豆歡蹦起來!澳愠虺,這豆子圓滾滾,找不出幾個癟的。擱以前,那白生生的鹽堿灘,一畝頂天能收300斤。”常秀枝感嘆,“種了一輩子地,哪有現在這么喜人的!”

  糧倉滿載喜悅,田間生長希望。農高區鹽堿地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內,麥苗青青,隨風搖曳。示范基地技術員李瑞田蹲下身子,撥開麥苗根部的泥土,埋頭打量:“長得不賴!有四五厘米高了,旺相著呢!彼淹镣苹厝ィ肿煲粯罚伴_春回溫,個個都噌噌躥!

  作為中國第二個國家級農高區,黃三角農高區成立于2015年,總面積350平方公里,由于海水侵襲等因素,80%以上是鹽堿地。

  “看,鹽堿地上長出了‘金疙瘩’!”羅守玉站在習近平總書記看過的那塊展板前,挨個點名:大豆、黑小麥、藜麥、馬鈴薯……通過生態化利用和種業創新,鹽堿地長出了產量高、品種好的多種耐鹽糧油作物,還有不少耐鹽牧草和中草藥。

  “出發!”在農高區智能農機平臺,中科院計算所高級工程師陳海華發出一條指令,4臺無人駕駛的“大鐵!闭R列隊,直奔上千畝的苜蓿地。

  “這些大家伙有講頭。”陳海華走出控制室,來到停在田間的一臺“鐵!迸,拍著銀白色的弧線機身說,“它叫‘鴻鵠’,是俺們最新研發的,新能源、北斗衛星導航、遠程操控都是它的‘法寶’!

  陳海華告訴記者,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在這里一年能收四茬。面前的1500畝地,靠“大家伙”們不用2天就能收割完。

  從人拉牛耕到機械上陣,從全靠經驗到利用數據,農業插上了科技翅膀。據統計,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越來越多“泥腿子”挑上了“金扁擔”。

“讓更多特色大豆產品走上老百姓餐桌”

  在黃三角農高區,記者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國產耐鹽堿植物優良品種多起來嘍!”“種地更帶勁了!”

  “總書記強調要轉變育種觀念,由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绷_守玉翻開隨身揣著的小本子,那上面字里行間都透著干勁兒:已建育種等7個平臺,再建5個試驗平臺,新建7個種質資源圃,引進一批育種人才……

  “嘀、嘀、嘀——”在農高區育種平臺,藍色控制柜發出警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師林雙三步并兩步趕去查看。

  “液位低于13厘米,要加營養液了。”林雙輕點了幾下屏幕,抬頭望向培養間,不到1分鐘,營養液“咕嚕咕嚕”從栽培架下冒了出來。

  “藜麥、大豆、甜高粱、苜蓿、黑麥草,都是耐鹽堿植物新品種!绷蛛p指向一排排栽培架,“俺們把作物種植在營養液栽培槽,精準供給養分,可以大幅縮短作物生育周期,實現‘快速育種’!

  從育種平臺出來,記者碰上腳步匆匆的趙波。他是東營鹽地藜麥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員,成天泡在溫室平臺。記者跟他進了溫室大棚,嚯!赤橙黃綠青藍紫,一片色彩斑斕。

  “漂亮吧?你先看著哈!”丟下一句話,趙波直奔地里,拿起剪刀貼地剪斷一株藜麥,架上標尺,拍照、測量、記錄一氣呵成。忙完手里的活,趙波才顧上介紹,“俺這算是實驗室育種的下一環。最近藜麥成熟,得抓緊收割,記錄數據。目前培育的品種達到預期,產量有望實現每畝500斤。”

  一個又一個耐鹽堿植物新品種在農高區誕生:馬鈴薯新品種畝產達4413公斤,紫花苜蓿干草畝產595.4公斤,甜高粱鮮重畝產5288.7公斤,黑小麥畝產600公斤……

  “總書記關注耐鹽堿植物育種和推廣情況,俺們正朝這個方向發力!睎|營市中天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靳振東說,他看中的正是農高區培育出來的大豆品種,不僅在本地種植,還推廣到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省,總種植面積約3.5萬畝!澳婢吵錾衅罚〗衲瓿死^續大面積種植,俺們還在籌建加工基地,希望讓更多特色大豆產品走上老百姓餐桌!

“地變好,能多打糧嘍”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要說這片地,還真脾氣怪。怪在仨字:‘堿’‘板’‘瘦’。過去啥模樣?地上光禿禿,滿是‘白毛堿’。干時梆梆硬,能當磚頭砸釘子。土壤肥力低,有苗無收成。”李瑞田跟這片地打了十幾年交道,“而今‘脫胎換骨’,變成良田。生態化利用很重要,節水、控鹽、培肥是關鍵。”

  最近風大,他要去給微噴帶壓點土,免得被風刮跑。田間一條條黑色微噴帶挺壯觀,細細一看,帶上都是針眼般的水孔!按禾鞚菜,閥門一開,水霧噴出,到時這群‘苗娃娃’就張著小嘴吸水分!崩钊鹛镎f。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脆弱,開發建設必須守住生態保護這條紅線。

  “總書記來考察調研時強調‘有多少湯泡多少饃’。這就是講農業要節水啊!崩钊鹛镱I著記者看田埂旁的溝渠,“從前深溝大河、大水壓鹽,成本高、生態擾動大;而今精準滴灌、小溝相連,微噴帶、滴灌細管等節水設備鋪滿地頭,既控鹽又節水!

  水這么金貴,還能不能再精打細算點?這個問題,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黃三角鹽堿地農業站站長王光美沒少琢磨。他和工人們在試驗田里鋪設新的滴灌管道!皽蕚溆糜谖⑾趟喔!蓖豕饷勒f,“通過田間試驗,可以找到作物各生育時期能承受的鹽度上限,再合理灌溉微咸水,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3年能節約淡水30%以上!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霸郯芽倳浀脑捰浝,走好農業綠色發展路子!痹谵r高區中科院生物產業技術中試研發平臺,研發人員岳國磊拿起一瓶菌劑樣本瓶晃了晃,“俺們研發的微生物菌劑,綠色無污染,還能有效提高地力,減少化肥用量!逼脚_車間里機器轟鳴,流水線高速運轉,加料、定容、攪拌、發酵……72小時后,成品的微生物菌劑將從發酵罐傳出,進入自動包裝線。

  “現在這土,松軟細膩。”李瑞田撿起一個土疙瘩,放在手心輕輕一握,細土順著指間滑落下來,“近3年,農高區地力提升了1到2個等級!

  “地變好,能多打糧嘍!”瞅著田里返青的黑小麥,李瑞田笑得那叫一個暢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王思羽]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自拍中文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99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青娱乐在线国产中文字幕免費資訊| 一级片无码中文字幕乱伦|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潮喷失禁大喷水无码| 一区 二区 三区 中文字幕|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亚洲av中文无码|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