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我們是外國人,但我們不是外人”

2022-04-24 15:5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當前,上海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于攻堅階段,不少生活在滬的外籍人士用自己的方式為上海加油,為中國鼓勁。有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深愛的上海傳播正能量;有人在社區志愿服務中心擔當志愿者,同中國親友一起守護“家園”;還有人身體力行,“不見外”地把自己活成了上海本地人的模樣……在他們看來,自己也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守“滬”義不容辭。

  上海,繼續前進!

  疫情的多日封控,讓36歲的在滬尼泊爾醫生阿思勢(Maskay)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為自己深愛的這座城市傳播一些正能量?

  偶然間,他看到城市化倫理學家和媒體藝術家JT Singh在2016年創作的一段視頻,視頻在很短的時間里巧妙地融合了上海的現代化和多元性,令他為之一振。阿思勢立即決定:聯系原作者,向上海市民分享這段視頻!讓他開心的是,原作者JT Singh不僅同意分享,還希望通過他傳達一個信息——上海,繼續前進!

  視頻中,從清晨浦東陸家嘴的現代化建筑開始,畫面迅速切換到老弄堂,有刷牙的大叔、燒飯的阿姨、地鐵車廂里擁擠的乘客,還有小鋪里熱氣騰騰的包子、弄堂口歡笑的孩子、歡唱的小鳥和互相依偎的老人……在東方明珠塔背后的夕陽襯托下,上海的一天漸漸結束。這段視頻雖然只有3分鐘,卻用蒙太奇的手法向觀眾展現了可愛的上海市民和熟悉的煙火氣。

  “我之所以這么喜歡這段視頻,是因為它不僅讓我想起上海曾經是什么模樣,而且也告訴我們,這一切結束后,我們能成為什么樣的人。”阿思勢說。

  今年是阿思勢來到上海的第20個年頭。2003年,拿到政府獎學金的阿思勢第一次來到上海,攻讀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進入上海和睦家醫院工作。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阿思勢深知血液在手術中的重要性。他發現,上海的很多外籍友人愿意獻血,但不知道途徑。因此,他打造了一個向外籍志愿者宣傳無償獻血的志愿者團隊“Bloodline(血緣)”,并發動身邊的外籍朋友加入其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時,阿思勢就想為抗疫做點什么。于是,他在家為志愿者團隊設計宣傳資料,制作了防疫的海報和視頻。當得知武漢疫情嚴重后,他把志同道合的朋友拉在一起,組建起一個名為“武漢加油”的微信群,吸引了眾多愛心人士關注。

  在阿思勢的心里,上海早已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認為,在上海的抗疫工作中,政府和人民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經過此番疫情,上海將變得更強大,更生機勃勃,也更美好——上海加油!”

  疫情讓鄰里變熱絡了

  “保持兩米距離!保持兩米距離!”在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街道海寧居民區,一位穿著防護服的志愿者操著一口上海味普通話,正在核酸檢測現場忙碌著……由于全副武裝,很多人看不出來,其實他是一名外籍人士,名叫Kek Seng Yem。

  當被問到做志愿者多久了,他說自己也記不清楚。“反正一直在做……嗯,居家以來一直在做。”49歲的Kek Seng Yem是馬來西亞人,同時也是個“地道”的上海女婿,與妻子結婚已有10年。

  談到為啥要做志愿者,他打開了話匣子:“我愛人是一名共產黨員,最近成了小區的志愿者,很忙碌,經常一大早五六點就起床,有時剛吃上幾口飯,遇到臨時通知放下碗就下樓了。還有小區里一些退休的叔叔阿姨,他們也在熱心地跑上跑下,讓我蠻感動的。所以,我也想出來做一點事情。”

  就這樣,Kek Seng Yem也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看到小區群里通知運送蔬菜的車快到了,他就立馬“全副武裝”,早早趕到小區門口等著。待蔬菜、肉、大米等生活物資運到,便同其他志愿者一起卸貨、分裝,然后再挨家挨戶地把東西送上門。這時候,Kek Seng Yem說自己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謝謝儂”。

  忙碌之中,他還有一個新的發現:“原來,鄰居之間不是很熱絡,頂多算是點頭之交;可是現在,情況卻發生了改變。儂看!一打開微信群,撲面而來的就是鄰里間的熱情——誰家沒有醬油了,馬上有回復,放在門口,可以自取;誰需要常用藥了,就會有人表示愿意提供……”

  這些天做志愿者的經歷,讓Kek Seng Yem對這個新身份有了新理解。“我來中國18年了。剛來時,也有志愿者,但不太會關注。現在不一樣了,我自己也是志愿者,身邊也有很多志愿者。對了,志愿者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拉得更近了。”

  永遠38歲的老羅

  老羅,荷蘭人,從小在新西蘭長大。他的英文名為Jacobus,但大家更喜歡喊他“老羅”——這源于他給自己取的中文名“羅江強”。在中國做了多年外教的他,單是在松江區東明花苑小區就住了13年。

  老羅做志愿者,同陸一帆關系很大。3月31日,正值疫情形勢緊張之際,社區黨員陸一帆聯合熱心居民組建起一支志愿者隊伍。老羅平時和陸一帆比較熟,就主動找到他,提出自己也想做志愿者。考慮到老羅和居民溝通可能會不太順暢,陸一帆有些為難:“要不,這次你就休息休息?”“我想作貢獻,為什么不可以呢?”老羅很執著。實在拗不過,陸一帆就讓老羅填了一張申請表,又給他發了一套防護用品和一件志愿者綠馬甲。這下,老羅終于如愿以償。

  “沒想到,老羅真是幫了大忙。”陸一帆說。協助核酸檢測、發放生活物資、上門回收垃圾……老羅都會沖在最前面。小區有2500多名居民,政府免費提供的蔬菜、肉類、米面等基本生活物資,都要由志愿者送到每戶居民家中。老羅自帶的裝備——平板車和小推車,這時也派上了用場。

  4月13日,上海下起大雨。恰巧,送物資的卡車把貨送到小區門口。老羅和大家一起忙前忙后,從早上開始,一直斷斷續續干到晚上10點。雖然穿著雨衣,老羅身上的衣服還是濕透了,鞋套里也積滿了水。

  考慮到老羅的年齡,陸一帆擔心他會吃不消。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老羅又出門了。“有志愿者騎電動車去小區門口拉貨,老羅就騎著自行車在后面追。他說他永遠38歲。”陸一帆笑著說。

  現在,東明花苑小區已成為防范區。看到本輪疫情中感染者的數字在不斷下降,老羅認為,情況馬上會變得更好——“動態清零適合中國,是行得通的防控策略,也是當前控制疫情、減少死亡的最好方式。”

  短 評

  在上海,像阿思勢、Kek Seng Yem和老羅這樣的外籍志愿者還有許多。面對嚴峻的疫情,他們主動報名做社區志愿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

  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志愿者挺身而出、守望相助,用“我們是外國人,但我們不是外人”“愛不分國界”的思想境界,構筑起一道抵御疫情的精神長城。

  向疫情防控中的外籍志愿者致敬!

  (本報記者 張 蕾 任 鵬 靳 昊 章 正)

[責任編輯:滕丹丹]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色爽免费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 无码人妻少妇伦在线电影 | 97碰碰碰人妻视频无码|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综合中文网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