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種糧父子兵,接續新“稻”路丨大國“糧”策 當代種糧人②

2022-06-20 21:47:00
來源:南方農村報
字號

 

  編者按:糧食安全,中國有策。耕好“責任田”,扎牢“米袋子”。大國“糧”策,走近“當代種糧人”,傾聽他們的心聲,講述他們的耕耘故事,透過他們的足跡,見證廣東糧食生產的轉型升級。本期人物:李勝業、李銳鋒,臺山市都斛鎮種糧“父子兵”。

 

  “你站在這里能看到的所有稻田,都是我的!边@曾是臺山市都斛鎮種糧大戶李勝業的口頭禪。如今,這句話已被兒子李銳鋒“繼承”。

  在臺山市東南部,大片三角洲海積平原土壤肥沃、耕作便利。都斛鎮的近5萬畝耕地,正處在平原的核心區,自古便以糧食高產著稱,有“廣東第一田”的美譽。如今,這片土地的管理者和服務者中,有一對種糧“父子兵”——父親李勝業,兒子李銳鋒。

  20年前老李俯身下田,開始種稻。2018年,小李正式接過父親的“接力棒”。“老實倔犟”和“年輕新潮”互相碰撞之下,一老一少兩代農人,從會種田到“慧”種田,接續“新稻路”。

  敢闖敢干當起“拾荒者”

  今年春耕時節,記者來到樂都斛鎮。彼時,在一片綠色“海洋”中,都斛鎮公認的“種糧大王”李勝業開著插秧機業揮汗如雨,后面一簇簇秧苗整齊地排列在田里。談話間記者得知,他已經完成了下莘村近百畝的插秧任務。

 

  黝黑的皮膚,粗壯的手指,布滿老繭的手掌,讓記者感受到了一代種糧人的底氣。如今,李勝業已守著稻田二十多個年頭,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要說這名號到底怎么來的,還得老李親自揭曉。

  時光回溯到20年前,彼時,李勝業和大多數農民一樣,守著自家的一點田地過生活。每到農忙季節,許多人都很難請到幫工,李勝業嗅到了其中商機。他購置了一輛手扶拖拉機,開始零星替周邊農戶開展農機作業賺取工錢,效益顯現。

  雖然賺得不多,但是比自己種糧輕松多了,李勝業有了更多“想法”。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珠三角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村里的撂荒地越來越多!翱粗笃牡亓袒牟环N糧,我覺得很可惜!2010年,他萌生了一個大膽想法——把撂荒地集中起來,規;N糧。

  有了方向之后,李勝業和幾個村的村委會進行了座談交流,最終決定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先從面積大的田塊入手。到2017年,他已集中起700畝土地;2022年,又迅速擴大至1300畝。

  歲歲耕耘,李勝業對這片土地寄予著更深的感情。這片多情的土地,自然不會吝惜她的回報。

  種糧讓老李收獲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他告訴記者,年頭好的話,1300多畝稻田,每年收益近60萬元!败囉辛,房有了,生活富足了!”2019年李勝業被評為江門市勞動模范,2020年更是被評為廣東省勞動模范。

  全程機械化種田一身輕

  從最早的老牛拉犁,到現在“鐵!碧镩g奮犁,無人機飛掠上空,“天眼”取代“人眼”,“觸摸屏”取代“手拉桿”……種糧從“憑經驗”變為“看數據”。這在過去,是老李想都不敢想的。

  2006年,他的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200畝。規模上來了,反而讓他發了愁!皼]有機器200畝可不好管,要想提升效率和產量,必須要上機械設備!毕露Q心,他先后購入插秧機、收割機、踏田機……前前后后投入了100多萬元的本錢。

  全程機械化讓老李的種糧事業跑出了“加速度”。

  2013年,李勝業牽頭成立了莘村聯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圍繞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不斷購置新機具,延伸服務范圍,實現了育秧、栽插、植保、收割、銷售一條龍。有了這些機械,豐收才有保障,老李種糧更有信心了!耙郧胺N糧全是靠天吃飯,現在裝備齊全,我可是機械化、現代化、規;N糧。”李勝業說道,現在種1300畝也不覺得累。

  除去地租、肥藥、雇工等成本,李勝業一畝地一年的凈收入在200元-500元左右。用他的說法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種糧一年更比一年好!斑@么多年承包種糧下來,也摸出了一些門道。多用新品種,應用新技術才是增收的好訣竅!崩顒贅I說。

  引進新品種,種出高效益。普通的大米市場競爭力優勢不明顯,怎樣做到有新突破?李勝業平均2-3年就會換種更優質、更高產或抗病能力更強的水稻品種。2021年,在專家的指導下,他還以6.6公頃地為試驗田,種上了經濟價值更高的富硒大米!案晃竺啄戤產雖然只有475公斤左右,但賣價是普通大米的2倍!崩顒贅I透露。

  “90后”接棒種糧事業

  有一種傳承叫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7:30-8:00干活,12:00吃飯,午休1小時,18:00-20:00收工。這就是李勝業兒子李銳鋒的一天。

  20年前,老李開始種稻。2018年,小李正式接過父親種糧的“接力棒”。今年24歲的李銳鋒,種糧更有想法,相比父輩大不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科技基因。秧苗后期的種植管理,不同于父親天天要到地里查看,李銳鋒有雙高科技的“眼睛”助力,坐在家里,就能了解水稻長勢如何,有沒有病蟲害。

  2020年,江門天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在都斛鎮臺山中國農業公園“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題園內,建立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通過在田間安裝的感知設備,實現對植物、昆蟲動態的遠程實時監控,并對田間苗情、病蟲害發生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儲存,并自動上傳至智慧農林物聯網平臺!爸腔坜r業物聯網系統數據全程公開,通過分析水稻蟲害動態監測數據,可以掌握蟲害發生規律,在蟲害高發期之前,早做預防,在提高防治效率的同時,降低投入成本。”李銳鋒說道。

  “眼睛”長在田頭,種糧不再跟著感覺走。李銳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每畝每造平均減少施藥1-2次,降低用藥及勞動力成本約35元,平均每畝增收120-150元”。

  “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水摔八瓣”,是千百年來農民辛勤勞作的真實寫照。如今,坐在辦公室、拿著手機打理農田的現代化種糧有了現實模樣。兒子帶來的新科技,讓李勝業從繁重的農事中解放出來。如今,他回到村中,挑起莘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服務村民。“我現在逐步把事業交給兒子打理,讓年輕人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李勝業說。

  【記者手記】農村的事業,終究要靠年輕人!胺N糧人”崗位需要有才華、有技術、有情懷的年輕人來接手。老李小李兩代人接續“稻路”,從做“體力活”到干“技術活”,從收成“看天”到增收“靠技”,年輕人大刀闊斧沖在前面,老一輩坐鎮后方穩住陣腳,把握大的方向不偏離,這樣的“配置”對于種糧人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責任編輯:徐欣欣]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爆乳一区二区无码|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果冻传媒 |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最经典的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