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千年經典向新行丨從古建到現代航天 榫卯技藝跨越千年續寫新的中國故事

2025-05-02 20:4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談起勞動創造,會讓大家想起咱們中國人傳承已久的那些智慧結晶,像龍泉青瓷、傳統中國色、榫卯結構等等。這些穿越千年的文化瑰寶,是無數人用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來的,一鑿一刻、一針一線都是匠心,如今在新與舊的碰撞中激蕩出更澎湃的浪潮。

  斗拱,是由榫卯結構搭建而成。從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到明清時期的故宮,榫卯結構貫穿了中國建筑的整個歷史 。2009年,以榫卯結構為關鍵技術的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營造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那么,榫卯技藝究竟蘊含了怎樣的千年智慧,為何能夠傳承數千年呢?

  

  穿梭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如同游走于一幅歷史長卷,華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漸次浮現眼前。而其中精湛絕倫的榫卯工藝,讓來參觀的游客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總臺記者 羅子瑛:我頭頂的這座直徑兩米的六層藻井,支撐起的是一片五百多年前繪制的唐代星空。這是先農壇的鎮館之寶,很多人來到這里,都是為了看一眼這座天花板中的“天花板”。而我們目之所及的瓊樓玉宇和精工細作,都是由榫卯構建的。

  

  游客:覺得非常神奇,別的國家沒有這么精妙的東西。

  

  英國游客:我以前沒見過這個,我認為這真的很有趣,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釘子,把東西放在一起的情況下,實現一個堅實的結構。

  

  榫卯,凸出部分叫榫,凹下去的為卯。當榫頭精準地嵌入卯眼,兩塊木頭便緊密相擁,讓建筑穩定牢固。千百年來,榫卯也在不斷進化,從最初的燕尾榫,發展出夾頭榫、粽角榫等上百種樣式。而斗拱,則是榫卯中的最高技藝呈現,它上托屋頂,下接梁柱,頂天立地,卓爾不群。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 李瑩:我們現在看到的實際上就是一個清代官式的三彩斗拱的構件,像方形的這個構件,我們管它叫作斗,然后像弓形的構件,我們管它叫作拱,實際上,斗和拱就是通過榫卯一層一層,層疊而成的。

  

  在斗拱結構中,“斗”包括坐斗、十八斗、三才升等,而“拱”包括拱翹、昂、螞蚱頭等。斗相當于“手”托著其他構件,起固定作用。而拱相當于“臂”向外伸出,起挑出作用,斗與拱間以榫卯結構相連,拱與拱間以卯卯結構相接,它們之間層層托舉,既相互咬合又相互限制,使得斗拱成為一個巧妙的力學構件,不僅能承受來自屋頂的重壓,還能巧妙化解地震的沖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的山西應縣木塔。

  

  有著54種斗拱組合的應縣木塔,堪稱名副其實的“斗拱博物館”,塔身主體沒有一顆釘子,而是由兩萬多個榫卯咬合而成,這些精小的榫卯是木塔抵御地震的最小單元。曾經有專業團隊為了驗證榫卯的抗震能力,1:1等比例復制了一座歇山頂城關樓的木亭模型,模型在榫卯的使用上,與應縣木塔高度相似。

  

  測試剛開始,模型只是輕微晃動,但結構墻體完好。但隨著地震烈度的逐漸升級,模型柱子晃動劇烈,柱腳和石礎甚至出現短暫分離,榫卯間的扭動也更加猛烈。最后三面磚墻幾乎全部倒塌,但由榫卯搭建而成的模型,在整體結構上依舊保持完整。充分印證了榫卯對于保證木構建筑的關鍵作用。

  

  現如今,為了努力守護好木塔的下一個千年,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正在牽頭國內各行各業的研究力量,讓木塔舊貌換新顏。

  

  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 路易:整體開展用現代的編碼技術、現代的編號技術和三維掃描技術,對應縣木塔的整體再進行一次詳細的精細化的勘察和測繪,進行科技的技術的攻關。

  

  千百年來,在華夏大地上,智慧的中國工匠們,留下了一座座傳世古建。在一榫一卯一轉一折間,千年經典中的智慧與美學瑰寶,正在被后人接力守護和傳承。今年75歲的王永先,肩負著傳播的使命。

  

  和古建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王老,退休后成了網上小有名氣的“斗拱爺爺”。新奇的古建知識加上生動的講解過程,在年輕人心里扎了根。

  

  原山西省文物局古建工程管理負責人 王永先:到了一處古建筑,大家頂多說,這處很好,很震撼,但是好在哪?我就親手做了一組小斗拱,可以把古建筑的斗拱解剖開來,讓大家明白里面的奧秘。

  

  與“斗拱爺爺”一樣,來自浙江杭州的劉文輝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拉近人們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十幾年前,他開始鉆研中國古建筑營造技藝,如何能讓非遺技藝變得簡單又快樂?劉文輝想到了把榫卯結構做成積木。在不久前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劉文輝將自己研發的榫卯積木帶上了展會。

  

  觀展市民 石亮:小孩子喜歡,從小孩子開始慢慢玩兒,這個傳統文化不就發揚光大了嗎。

  

  一位來自英國的參展商,饒有興致地幫劉文輝搭起了杭州西湖“集賢亭”的模型。

  

  英國觀展游客 邁高萬·安德魯:這是一次很棒的學習經歷,因為它遠比看起來復雜得多。如果我有這樣一個小模型玩具,這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工具。

  

  中國古建筑榫卯積木開發者 劉文輝:我們應該讓很多神秘的非遺、深奧的技藝,讓大家很容易上手去體驗。當我們享受到快樂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慢慢去了解它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木質榫卯逐漸被鋼筋水泥取代,但榫卯卻以其無可替代的工藝技巧,在建筑領域獨木成林,且具備了新的價值,比如國之重器——現代航空發動機。

  

  中國航發高級技師 焦磊:當葉片以超音速高速旋轉時,榫頭和榫槽會緊緊咬在一起,猶如古代木構建筑的斗拱,以巧妙的力學傳遞,將葉片承受的數十噸離心力,均勻分散到整個輪盤。

  

  此外,在中國的登月計劃中,榫卯技藝也成為構想之一。這種榫卯構造的月壤磚,由機器人用中國傳統砌筑的方式,搭建月球基地,有望抵御月震以及微隕石沖擊。

  

  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周誠:我們看到的這兩塊磚呈現的是榫卯結構,有利于在未來的月球基地的建造過程中,我們采用這樣的結構形式進行拼裝。

  

  從古代走向現代,從傳統走向未來,從古建到現代航天,從曾經的輝煌文脈到賡續新的華章,榫卯技藝跨越千年,仍在續寫著新的中國故事。也許在不久的某一天,中國神話里的月宮,真的屹立在月球之上了呢。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A v无码区不卡|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 无码AV大香线蕉|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