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鑒往知來|鐫刻在崖壁上的文明瑰寶

2025-05-19 22:4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古老洛陽城南、滔滔伊水岸畔,龍門石窟千載佇立。

  “都門遙相望,佳氣生朝夕。”2345個窟龕、11萬余尊石刻造像、2800余塊碑刻題記,以峭壁層阿為依托,在夾岸兩山鐫刻下滄桑的歷史印記,吸引無數中外游人流連于此。

  5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龍門石窟,了解當地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拂去千年歲月風塵,我們一同走近這些瑰寶,感悟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這是源遠流長、氣象萬千的藝術史詩——

  一鑿一刻、一筆一畫勾勒出的千年石窟,經歷代營建,如同歲月長河里的璀璨詩章,成就了精深宏富的人類藝術寶庫。

  這是近日拍攝的洛陽龍門石窟。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循伊水行,通高17.14米的盧舍那大佛頷首凝視、莊重典雅,跨越時空仍攝人心魄。龕窟之間,“秀骨清像、褒衣博帶”的“中原風格”與豐滿圓潤的“大唐風范”交相輝映,盡顯千古匠心。

  由物質而思文明,去品味一個民族的精神品格、氣節風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呵護、弘揚好這些文明瑰寶,不止于挖掘其中的哲學思想、價值理念等,更要深刻認識到蘊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

  “自己的寶貝還得自己識寶,自己不要輕慢了。”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寄語,今誦猶新。

  這是交融互鑒、襟懷博大的文化自信——

  自公元3世紀傳入中國,石窟藝術便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并不斷傳承發展。由西到東,自北向南,連綴如珠玉,印刻下東西方文明與中國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斧痕。

  “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2019年,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以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及“洛陽家家學胡樂”等舉例,強調文化互鑒融通在我國歷史上的特殊意義。

  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作為絲路古道上遺存至今的璀璨明珠,交匯著河西文化、鮮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重元素,亦可見諸多西方特色的裝飾紋樣,反映著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民族融合的史實。

  這是近日拍攝的洛陽龍門石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對石窟之于文化研究、弘揚與交流的作用,格外關注。

  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

  今天,當國際性展陳與文化對話日益頻繁,以高技術手段推動流散文物數字化回歸成為現實,“冷門絕學”得以延續、“國際顯學”更添光彩,守望根本、胸懷天下,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交響弦歌不輟,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愈發篤定。

  這是承載歲月、燭照未來的文明見證——

  “木有時朽,土有時崩,金有時爍,至覆石以室,可永無泐。”近代之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大小石窟命運浮沉,遭受戰亂、偷盜、破壞,一度危巖滿崖、洞窟凋敝、棧道殘破,飽經創痛。至新中國成立,經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力傳承、修復和保護,方使明珠拂塵、重現光彩。

  何止石窟,還有承載著歷史記憶的甲骨、帛書、簡牘、典冊,陳列于中華大地的古街、古城、古建筑、古村落……

  歷史與現實鮮明對照,這些足可敬畏的寶貴遺產,見證過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的奇跡,經風霜而不減神韻,成為我們自信的底氣。

  “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守護文物和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保護好”放在第一位——近年來,我國石窟寺本體保護修繕、載體加固與環境治理、數字化保存與監測等方面的探索實踐卓有成效。龍門石窟先后進行多項國內首創或領先的數字修復項目,并運用探地雷達探測、紅外成像技術、3D掃描測繪數字化技術等方法完成了奉先寺“大修”。

  2025年4月9日,龍門石窟研究院工作人員在古陽洞使用關節臂掃描儀對《龍門二十品》之一進行數字化掃描。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活起來”是必答題——搭建三維數據庫、創新展陳方式、擴展文旅新場景……打開“云上龍門”小程序,禹王池、潛溪寺、賓陽洞等景物在眼前依次展開,足不出戶便可沉浸感受文化之美;在復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伎樂飛天腳踏祥云“動起來”,北魏樂舞盛景穿越千年時光,為今人所盡覽。

  “我們的文化在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進步的、先進的。將來傳下去,還要傳五千年,還不止五千年。”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一番話猶在耳畔。

  璀璨瑰寶蘊風華之于歲月,悠永歷史因積深而成氣象。

  伊水悠悠,千年沖刷而長流不改;石窟壁立,風雨剝蝕而風骨猶然。文化、文明、文脈,必定在傳揚間歷久彌新,在淬煉中愈顯偉岸。

  記者:胡夢雪、袁月明、李嘉南

  視覺:譚謨曉、賈伊寧

  新華社國內部、河南分社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最近最好最新2019中文字幕免费|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暴力强奷在线播放无码|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 |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久久超乳爆乳中文字幕| 最近2019中文免费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中文欧美|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 中文字幕AV影片在线手机播放| 91嫩草国产在线无码观看|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中文字幕mv |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东京热av人妻无码专区|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本一道先锋影音|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