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新征程上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戰略指引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時隔10年,黨中央再次召開的最高規格城市工作會議,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戰略指引。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引擎”,加快實現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這個“火車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鎮人口增加到9.4億人。我國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同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與十年前相比,城市工作的“時與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此次會議作出一個重大論斷:“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從國際經驗和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城鎮化率30%至70%一般被認為是城鎮化快速發展區間。67%的城鎮化率表明,我國進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設從關注增量、追求規模擴張、拉大城市框架轉向關注存量、追求品質提升和結構優化。
對此,會議指出“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并鮮明提出了“五個轉變”,即: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轉變城市發展動力、轉變城市工作重心、轉變城市工作方法。
由“五個轉變”的形勢變化,進而提出“五個更加”的實踐路徑,即: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特色發展、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這“五個轉變”和“五個更加”,涉及到理念、方式、動力、重心、方法等轉變,是一種系統性的變革,是城市工作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
比如,現代化人民城市應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城市治理必須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同時,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人,正如總書記所指出:“要把讓群眾生活更舒適這一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的血脈里、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比如,城市發展要講求特色,因地制宜、各展所長。中國690多座城市星羅棋布,自然稟賦千差萬別、產業特色多種多樣、文脈芳華各美其美,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因風吹火,照紋劈柴’,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認識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找到內生動力,在準確定位中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千城一面”。
比如,城市工作要從“重建設、輕治理”向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治理投入,不是盲目上項目、歸大堆、攤大餅,而是要“面子”和“里子”并重,“地上”和“地下”兼顧,不能僅看一時的“顯績”,更要看長遠的“潛績”,下一番“繡花”功夫,這檢驗的是城市建設者和治理者的政績觀。
城市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載體。要實現“五個轉變”,做到“五個更加”,就必須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怎么看”決定“怎么辦”。此次會議部署了將來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即“一個優化、六個建設”!耙粋優化”即“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提綱挈領。“六個建設”是與這次會議提出的“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城市目標相對應的。
這其中,回應民生關切,明確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用好市民服務熱線等機制;直面突出問題,要求采取更有效措施解決城市空氣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問題,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聚焦持續發展,提出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涉及到城市建設方方面面,必須統籌起來辯證看待、結合實際狠抓落實。
城市工作有其階段性,也有其連續性。
在10年前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個尊重、五個統籌”,與此次會議的重要提法之間,思想脈絡一以貫之,任務部署接續相承,需要一體把握,繼續抓好落實。
深刻把握歷史方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做好城市工作,就一定能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中把“現代化人民城市”這篇大文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