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西夏陵,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文化中國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2025-07-17 20:4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資料來源:國家文物局

  

  工作人員利用西夏陵遺產監測預警平臺對陵區進行監測。

  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攝

  賀蘭山下,傳來歷史回音;雄偉遺址,見證多元一體。當地時間7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七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

  申遺成功是新的起點。隨著西夏陵為更多人所知曉,當地文博場館如何更新展示手段、講好西夏陵的故事?如何更好發揮科技的作用,守護世界遺產?西夏陵申遺成功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一線工作人員,聽他們講述西夏陵的過去與未來。

  ——編 者

  西夏陵博物館館長師培軼:

  用心講好西夏陵的故事

  西夏陵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感到很振奮。

  回想起1998年博物館剛落成時,西夏文物只有幾十件。2019年,新建的西夏陵博物館新館開放,文物達到1萬多件。同時,從博物館的數字化升級到沉浸式體驗項目落地,西夏陵的展示利用有了更好的手段。

  博物館同陵區相鄰,館內匯集了西夏歷史文化遺存的精品,其中一級文物20多件,包括西夏陵出土的石雕力士碑座、雕龍欄柱等。

  走進博物館,鎏金銅牛的憨態、琉璃鴟吻的華麗、力士碑座的雄渾……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借助三維掃描技術和智慧化展柜設備,游客輕觸屏幕就能看到文物背后的鑄造工藝和歷史故事。在這里,神秘的西夏文不再是“天書”,有了語音解讀系統,游客能理解古老文字的含義。

  博物館打造了3D影視《西夏情緣》和4D仿真體驗節目《西夏地宮奇幻之旅》。戴上VR裝置,游客跟隨西夏陵出土的“妙音鳥”,踏上古老神道,走進闕臺碑亭,開啟穿越之旅。

  走出博物館,再去看遺址,對歷史的了解增多了,文化的體驗也更深了。

  現在,博物館迎來了更多年輕游客,也成為研學的熱門地。遺址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發了30余項精品課程。每年暑期,各地的學生來遺址區寫生、到博物館參觀。期待這片歷經歲月磨洗的遺址,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本報記者張文采訪整理)

  寧夏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王昌豐:

  科技守護壯麗的世界遺產

  守護西夏陵,并非易事。運用科技的力量,古老的遺址煥發出新的光彩。

  1988年,西夏陵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時,歷經漫長歲月風雨侵蝕,陵區保護情況并不樂觀。由考古、建筑、地質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團隊,開始與時間賽跑。

  夯土保護是一道難題。不同于石構或木構建筑,西夏陵的主體由黃土夯筑而成,看似堅固實則脆弱。2000年首次對三號陵等陵區建筑進行搶救性加固時,專家輾轉找到敦煌研究院,研發新技術——用手工夯制的土坯填補墻體空洞,再用高模數硅酸鉀溶液噴涂表面,如同給遺址披上一層透明“鎧甲”。

  過程中,化學試劑需要反復調整配比,用毛竹錨桿替代傳統鋼制錨桿也經歷了數次風沙考驗。還記得,2008年的一場沙塵暴后,剛修補的裂隙又被流沙填滿,大家頂著狂風重新加固。

  除了技術攻關,陵區的巡查和清理也很重要。近年來,動態監測系統投入使用,在周邊布設光纜線路,安裝攝像頭、激光雷達報警器等設備,實現視頻監控、入侵報警、出入口控制,同時能實時監測溫度、濕度等多項指標。每當雨季來臨,通過數據分析就能預測降雨對夯土含水量的影響,及時調整防護方案。

  科技助力的同時,保護理念也在升級。我們嘗試用3D打印技術復制殘損構件,用虛擬現實技術復原陵園原貌,甚至培養出能在夯土表面生長的“生物結皮”。游客可以借助AR眼鏡“穿越”到西夏王朝,參與研學的孩子們可以在互動屏前拼陶片還原歷史場景。

  如今,9座帝陵、44座陪葬墓的本體加固已經完成,遺址不僅有了完備的防洪、安防、消防等系統工程,還建立了包含20萬條數據的文物數據庫。但這不是終點,遺址保護一直都有新的課題:如何利用微生物技術抑制鹽堿對陵墓的侵蝕?怎樣在開放參觀的同時減少陵區受到的人為影響?守護世界遺產,永遠在路上。

  (本報記者張文采訪整理)

  北方民族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楊蕤:

  見證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在賀蘭山東麓,散落著一個個巨大的錐形土堆,在峰巒疊嶂的映照下顯得雄偉壯麗——這就是西夏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陵墓之一。

  直到上世紀70年代,西夏陵的神秘面紗才被逐漸揭開,宏闊的地面建筑、精巧的出土文物,無不彰顯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豐富內涵。

  中原文化是西夏陵的“底色”。明代《弘治寧夏新志》稱西夏陵模仿了河南鞏義宋陵。西夏陵的門闕、神道等規制、布局與宋陵基本一致,出土的石質頭像也與宋陵同類文物如出一轍。近年來在西夏陵稍北發現了西夏瓷窯遺址,出產瓷器與宋代景德鎮湖田窯的精細白瓷極為相似,素面薄胎,通透瑩潤。陵區內還出土了大量唐宋錢幣,以蓮花、牡丹為主題的紋飾隨處可見。實際上,除了學習宋代制度,西夏陵也有不少唐代文化的烙印。西夏陵出土的力士碑座就是典型案例,面目渾圓、獠牙外露,與唐代帝陵石刻有著極為相似的氣質風格。

  當然,西夏陵對中原帝陵制度的因襲并非“依葫蘆畫瓢”,而是在繼承中發展。例如,雖然西夏陵在結構布局上與宋陵基本相同,但選擇將北宋帝陵較長的神道及其兩側的陳設范圍縮小,整體較為緊湊;西夏陵的地宮偏中軸線西側,陵臺也不具備地宮上面封土的作用;地面建筑還采取了佛教建筑的一些技法,如將陵臺設計成佛塔形制等,采擷所長,交融薈萃。

  由于西夏具有“溝通東西、貫通南北”的地理優勢,西夏陵也體現了周邊區域的文化因子,多元交融、匯為一體。西夏控扼絲綢之路主干道,曾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在西夏陵北端建筑遺址中出土的3尊泥塑人像,曲發深目、鼻梁略聳,與文獻記載的回鶻人形象較為一致。

  申遺成功后,曾經陷入沉寂的西夏陵,一定會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更大作用。

  (本報記者王玨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7日 13 版)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

天堂√在线中文资源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字幕|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中文在线√天堂|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韩国中文字幕毛片|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久久久中文字幕日本|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