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以筆為刃,他們在紙頁間刻下怎樣的吶喊

2025-07-19 17:18:00
來源:交匯點新聞
字號

  “觀展之后才知道左聯如此之重大!”“中國青年‘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發一份熱!”7月15日,上海魯迅紀念館。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與00后大學生組成的尋訪團走進上月開幕的“時代強音——中國左翼文化運動文物史料展”時,觀眾留言墻上,一行行字句寫滿參觀者跨越時空的共鳴。

  展柜中,一本本泛黃的革命文學期刊靜靜陳列,其中以星辰命名的《北斗》尤為醒目。1932年1月,在由丁玲主編的《北斗》刊物(第二卷第一期)上,東北籍青年作家李輝英的小說《最后一課》問世,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抗日題材短篇小說。

  刊登《最后一課》的《北斗》雜志第二卷第一期。

  我非武人,但報國不容袖手

  “《最后一課》或許存在一些稚嫩之處。但作為第一篇抗日題材短篇小說,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文學本身。”中共四大紀念館副研究館員顧良輝揭開了《最后一課》的創作始末。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聞訊后,遠在上海的21歲吉林學生李輝英滿懷家國之痛和不共戴天之仇,揮筆寫下《最后一課》。文末落款顯示,文章于當年秋天——“日軍進占吉林后十三日寫畢于吳淞”。

  起初,李輝英給這篇不到9000字的小說取名為《某城記事》。發表前,時任《北斗》主編的丁玲將標題改定為《最后一課》。

  《北斗》雜志1931年9月創刊于上海,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以下簡稱“左聯”)的機關刊物。大量揭露底層苦難、呼吁民族覺醒的作品在此集結,更是培育文學新人的沃土。

  中共四大紀念館副研究館員顧良輝。

  “丁玲顯然是受到半個多世紀前、都德的同名作品啟發,兩篇小說都蘊含著民族危亡時刻的抗爭精神。”顧良輝說。

  李輝英的小說《最后一課》描述的是女學生因撕掉日軍司令部張貼的布告而被捕,校長走進拘留所,為他們講授抗日救亡的 “最后一課”。

  “幾天來因為日本兵占據全城,搶劫,奸淫,焚燒常常把這些壞消息在日本兵嚴密監視下傳入我們的耳朵內,為的避去日本兵的侮辱,人們都躲在家內,街上再也找不出昔日的熱鬧情形了。”剛一開篇,作者就用筆墨勾勒出東北淪陷區在日寇陰霾下的場景。

  “孩子們 ,你們這樣小就做了亡國奴,多么可憐!”“你們看,日文課添上了,日文先生不是教過你們了么?”“你們僅只受到短時的中國教育呀。你們到底愛護中國不?”這些痛徹心扉的發問,與都德筆下小弗郎士所說“難道就再也不能說法語了嗎”一樣,道盡了文化失守的焦慮。

  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12月,侵華日軍坦克肆意開進上海租界,暨南大學被迫停課,教授鄭振鐸提筆寫下散文《最后一課》。“最后一課”的悲壯,10年后在苦難的中國再次回響。

  “個人身為東北人,對于東北的淪陷,不能熟視無睹。”李輝英后來在《三十年代初期文壇二三事》一書中自述:“我非武人,但因報國不容袖手,于是聯想到縱然不能真刀真槍與倭寇拼個你死我活,目前應以手中掌握的一支筆,橫掃妖氛,取得最后的勝利大有必要。”

  從“抗戰文學”到“文學抗戰”

  帶著“亡國亡省的痛心”,李輝英1933年春加入“左聯”,有組織地投入到革命事業中,用筆尖書寫時代的抗爭。同年,他根據“萬寶山事件”創作的長篇小說《萬寶山》出版,成為第一篇抗日長篇小說。

  一個講臺、一塊黑板、幾張長條凳……走進位于上海多倫路的左聯會址紀念館展廳,仿佛回到了95年前的場景:1930年,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第一個革命文學組織左聯在此成立,將分散的進步作家凝聚成“以筆為刃” 的力量。

  顧良輝介紹說,上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中國革命進入低潮、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建立一個由黨直接領導的文學組織。潘漢年、馮雪峰等按照黨的指示,聯絡魯迅、茅盾等進步作家成立“左聯”。它的成立不僅凝聚了進步作家的力量,更在艱難時局中為文藝創作指明了方向。眾多作家在其影響下投身于時代的書寫,身為文壇旗幟的魯迅成為“左聯”的精神領袖。

  “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魯迅與東北作家結下深厚友誼,還親自為蕭紅《生死場》作序。由蕭紅、蕭軍、李輝英等創作者凝聚成的“東北作家群”,他們筆下的黑土地與抗爭者,成為抗戰文學中最滾燙的篇章。

  上海魯迅紀念館陳列部副研究館員高方英。

  上海魯迅紀念館陳列部副研究館員高方英介紹,從胡也頻的《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到茅盾的《子夜》,再到魯迅作序的《豐收》……“左聯”用7年時間創作了上百部文學作品。而這些文字要抵達讀者,同樣需闖過國民黨當局的禁錮。1931年2月,“左聯”五烈士被害后,魯迅與馮雪峰冒著極大風險編刊《前哨》“紀念戰死者專號”。從“抗戰文學”到“文學抗戰”,這種 “韌性的戰斗”,構成了這批進步知識分子的精神坐標。

  “ ‘左聯’五烈士,去世時平均年齡才20多歲。他們明知危險,卻為民族救亡義無反顧。”顧良輝動情地說,有的“左聯”作家生活非常艱苦,合租在陋室,冬典夏衣、夏典冬衣,一年四季腳上都穿著悶腳的雨鞋。即便如此,他們仍以堅定的信念,在黑暗中執燈前行。

  “一張平靜的書桌” 來之不易

  今年7月,在蘇州開幕的江蘇書展上,一批帶著歷史溫度的抗戰題材圖書集中上新,將人們的目光拉回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

  曾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家、評論家、蘇州大學講席教授王堯帶來新作《桃花塢》,以1937年蘇州淪陷為背景,書寫抗戰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成長。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蘇州大學講席教授王堯。

  “文學在抗戰中不是點綴而是武器。” 王堯說,“抗戰的故事是不朽的——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在困境中總有一批可稱得上‘中國脊梁’的人物:他們走在時代前列,擔負起民族的責任。正是他們的奉獻、犧牲,才迎來了新中國,換來了今天安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和平環境。”

  1932年7月,創刊未滿一年的《北斗》被國民黨當局查禁,畫上了休止符。但作家們一直沒有停止戰斗。

  1936年,李輝英舉家遷往北平,成為北平“左聯”的領導人之一。抗戰期間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七七事變后他全身心投身抗日,成為書寫抗戰文學時間最長、產量最豐的作家之一。從21歲“起而執筆為文”到80歲去世,他留下了《松花江上》《霧都》《前方》等諸多飽含家國情懷的力作,筆鋒間的救亡精神與民族大義,貫穿了近六十載創作生涯。

  “看到這些90多年前的‘同齡人’,我常想,如果回到抗戰年代,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尋訪過程中,00后大學生殷睿琳常常捫心自問。在根據小說《最后一課》創制的海報中,她鄭重寫下:以筆為槍,向黑暗開火!

  尋訪團根據小說《最后一課》(1931年)等創制的海報。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文 字:陳 潔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国模GOGO无码人体啪啪|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大全|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播放亚洲男人永久无码天堂|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 4hu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电影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