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述評之三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題: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述評之三
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劉羽佳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部署將來一個時期城市工作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居于首位。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落實好會議部署,要牢牢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這條主線,更加注重統籌協調,著力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城市發展的持續性,推動城市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發展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行走在上海科研大院大所附近,不時可見江蘇南通等地企業創辦的“科創飛地”。
在長三角城市群,一些城市在某些領域具備產業優勢,但缺乏科研資源支撐。通過在上海、南京等創新資源集聚城市建設研發中心,城市間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城市群是人口大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載體。會議提出,著眼于提高城市對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承載能力,發展組團式、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這一重要部署,明確了城市群發展的思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破解傳統“攤大餅”式發展帶來的“大城市病”,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
“‘組團式、網絡化’布局,即依托核心城市輻射,在特定區域內打造多個城市或功能節點,通過高效便捷的基礎設施和開放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區域內各城市協調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林山說。
京津冀城市群突出產業轉移與承接,通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產業鏈在津冀重組;深圳都市圈謀劃7個跨區域產業組團,其中坪地—清溪—新圩產業組團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立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暢通區域內要素資源流動集聚,提升綜合競爭力。
“按照會議部署,廣州將依托國土空間規劃,統籌人口、產業、交通等要素,推進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同時,引導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外布局,加快推動外圍綜合新城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區域高質量發展,形成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鄧毛穎說。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盛夏時節,山西隰縣小西天景區內游人如織。這座因游戲《黑神話:悟空》“出圈”的縣城,吸引了全國各地諸多游客前來打卡,帶動了不少大學生返鄉就業,當地民宿、餐飲等業態發展紅火。
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提出,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縣城是銜接城市與農村的關鍵節點,在資源要素、產業基礎等方面存在差異,要因地制宜,培育縣城支柱產業,提升居民就業水平,以產業促消費、集聚消費人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陳麗芬表示。
廣西北流市加快承接東部沿海地區電子信息、服裝鞋帽等產業轉移,吸引諸多企業在此扎根;四川蒼溪縣重點打造鄉村電商產業“生態圈”,返鄉創業者日益增多;湖南瀏陽市打造“煙花+無人機”創意焰火秀等文化產品,開辟煙花文化消費“新賽道”……許多縣城因地制宜推動城鎮化建設,以產興城、以城聚人。
新形勢下推進城鎮化建設,進一步優化發展空間格局是重要課題。會議提出,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落實好會議部署,要健全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共建共享,不斷縮小地區發展差距。”陳麗芬說。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位于河南洛陽市洛龍區的安樂逸夫小學,隨遷子女入學占比已經達到64%。“學校嚴格執行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凡是監護人有居住證,符合入學條件的適齡兒童,應收盡收。”安樂逸夫小學校長單巖說。
當前,我國仍有近5億人生活在鄉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處理好城鄉關系至關重要。會議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是要暢通城鄉人口、資金和技術流動,構建城鄉要素雙向合理流動的發展格局。”張林山說。
浙江將重點推進510個中心鎮重大項目,貴州深入推動青年醫療人才下鄉,湖北加快建設智慧農業產業園……各地積極探尋突破口,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會議提出,繼續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陳麗芬看來,這是當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發力點。
按照會議部署,各地謀新策、出實招。山東青島、安徽滁州等城市從完善服務供給入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優化隨遷子女入學政策,著力消除進城落戶農民的后顧之憂。
“我們將持續推動普通慢病購藥下沉基層,探索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組織開展‘送戲進萬村’等文化惠民活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滁州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鄉村是巨大的消費市場,也是廣闊的要素市場。我國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可以新增2000多億元消費需求,拉動萬億元新增投資需求。
“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推動城鄉共同繁榮,將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強大動力。”張林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