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春風聚新能——寫在第八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
還有100天,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再度開啟“東方之約”。
在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一年一度的進博會,彰顯著中國的開放之諾,承載著全球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殷切期待,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可貴的確定性。
首發匯聚:創新引領進博“曝光效應”
將在11月首次奔赴進博,秘魯Argo品牌創始人特奧·羅哈斯提前做了不少準備:“我專門準備了一套AR眼鏡,采購商和觀眾可以通過眼鏡如身臨其境般看到我們的產品原料在田間地頭時的模樣。”
特奧·羅哈斯計劃參展的產品有已經在中國市場“闖出名氣”的可可粉、咖啡豆、花生油等,也有一些尚未進入中國市場。“比如卡姆果粉等,我想通過進博會試水中國市場。”特奧·羅哈斯說。
多年來,進博會被視為全球新品首發首展薈萃的“大舞臺”,今年進博會“創新”更被視為企業商業展的一大關鍵詞。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吳政平介紹,今年,進博會再度吸引了不少“全球首秀”“中國首展”亮相,其中,創新孵化專區規模再創新高,將匯聚500多項全球前沿創新項目,覆蓋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科學、制造技術四大賽道。
在7月25日舉行的第八屆進博會展前供需對接會上,美敦力帶著“亞太首展”的閉環可充電脊髓神經刺激系統Inceptiv亮相。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在7月25日舉行的第八屆進博會展前供需對接會上,美敦力帶著計劃在本屆進博會上“亞太首展”的閉環可充電脊髓神經刺激系統Inceptiv亮相。“個頭”不大可以放在手心里的這一展品,卻能夠“傾聽身體發出的聲音”,感知不同動作下脊髓生物信號的變化并實時自動調整刺激,以幫助慢性疼痛患者獲得更加持續一致的解決方案。
“進博會是美敦力將全球創新引入中國醫療體系的關鍵舞臺。”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說。
堅定同行:中國推動高水平開放“一諾千金”
170家企業和27家機構成為簽約參展的八年“全勤生”,40多家海外企業提前一年多簽約成為第九屆進博會首批參展商……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這是許多海外企業的心聲。
通過進博會的橋梁,新科技、新產品、新服務加速進入中國市場。“全勤生”諾和諾德在第七屆進博會上“中國首展”的多款產品都已獲批上市,其中,胰島素周制劑“諾和期”從今年1月1日起納入新施行的國家醫保目錄,中國糖尿病患者與全球患者同步用上了全球創新藥。
在第七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拍攝的諾和諾德展臺。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通過進博會的紐帶,海外企業與中國企業雙向奔赴,共贏未來。去年首次參展,立邦就迎來了16場簽約,達成了千萬元級意向簽約金額。
“進博會更堅定了我們‘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的信心。”立邦中國集團品牌公關中心副總裁吳雅琳說,今年5月,立邦全球最大的汽車涂料生產基地在天津建成投產,上海金山工廠產線擴建項目也正在建設中。
通過進博會的窗口,外資企業洞察中國投資機遇,深耕中國。在第七屆進博會上,奧地利“百年企業”攀時宣布了一項瞄準“未來賽道”的新投資,計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投資1.3億元,建設聚焦于半導體電子材料表面處理領域的三期工廠。
攀時(上海)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質量總監熊茜說,正在建設中的新工廠有望在10月初啟動試生產,“在第八屆進博會上,三期工廠生產的樣品有望亮相”。
世界共享:全球搭乘“中國號”發展快車
吳政平介紹,第八屆進博會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已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已簽約展覽面積超過33萬平方米,加拿大、馬來西亞、新西蘭、挪威、秘魯等國參展企業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充分體現出各方對進博會的熱情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7月25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聞通氣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周蕊 攝
“今年,我們將帶著逾100家企業一起來到進博會,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設立的馬來西亞專區亮相,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從未進入過中國的企業,希望進博會能成為他們進入中國的‘第一步’。”馬來西亞駐滬商務副領事香家欣說。
“中國是愛達荷州農產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這些年來,參展進博會的愛達荷州農業企業都‘不虛此行’,不少企業還由此認識了后續發展成多年合作伙伴的大客戶。”美國愛達荷州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瞿丹然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進博會首次為最不發達國家產品設立專區,進一步擴容升級原有非洲產品專區,打造“跨境電商甄選平臺”,助力境外中小企業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借助進博會,盧旺達的辣椒、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尼泊爾的羊絨等成為了中國居民家中的‘新寵’。”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副執行主任多蘿西·騰博說,進博會讓全球中小企業分享中國機遇的大門越開越大。(記者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