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里的守護——天津薊州搶險救災一線見聞
新華社天津7月29日電(記者黃江林、李然、徐思鈺)28日入夜,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初級中學主樓門口排起了隊,來自周邊的因洪水來襲而受災的村民正安靜有序地領取救援物資。“來到這,心就踏實了。”受災群眾馬淑芹拿到了泡面、水、零食,心里感到安慰。
位于天津市最北部的薊州區,集山區、庫區、洼區于一體,地形復雜多樣。28日凌晨,受暴雨和上游來水影響,薊州區泃河沿線十余個村莊進水,下營鎮成為受災區域之一。
災情發生后,當地迅速組織搶險救災工作,下營鎮初級中學作為一處安置點,準備了500余個床鋪和充足的飲用水、泡面等食品,等待受災群眾入住。
“水勢很猛,我們想撤時已經來不及。最后是救援人員用沖鋒舟把我和愛人救出來的。”回憶起今早的大水,馬淑芹心有余悸。
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的記者,在28日下午的下營鎮下營村看到,大水雖已退回河道,但仍有較大流量從泃河上游滾滾而下。下營青年橋受大水及其夾雜的樹木、雜物沖擊受損較重,已經斷交。距離河道較近的街道仍有積水,幾家受損較重的商戶正在清理屋內的淤泥。
“昨晚,我們村干部值了一宿班,大水來的時候都在現場,第一時間通知村民轉移。”下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衛平說,在有效應對下,村里沒有出現被困人員,受災的群眾也都及時轉移。
現場電力、公安、應急、消防等相關部門正開展清理、救災工作。28日當晚,薊州區8條斷電線路恢復6條,29處損毀通訊設施恢復12處,部分交通線路仍在搶修中。
“我們持續關注降雨情況,加強巡堤查險,積極做好相關值守和搶險救災工作。”薊州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陳超告訴記者,為應對可能再次出現的暴雨災害,當地積極組織易受災地區群眾轉移。
“截至28日23時,下營鎮已轉移群眾5178人,其中投靠親友4191人,集中轉移987人。”下營鎮人大主席宋文普介紹,安置點準備了充足的飲用水、方便面等食品,如果災情持續,將計劃向安置點的群眾提供簡餐,進一步保障受災群眾生活。
記者了解到,災情發生后,薊州區逐村核查有無被困人員,截至28日23時,薊州區已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527人。天津市防辦向薊州區調撥毛巾被、棉被、折疊床、家庭應急包等物資,駐津部隊、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派出支援力量開展搶險救援,天津市地質工作專業隊伍駐守薊州北部山區一線,加密地質災害隱患巡查排查,102處自動化監測設備24小時監測。
28日21時,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天津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28日21時至29日21時,薊州北部山區下營、羅莊子一帶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很高(紅色預警);北部山區其余地區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氣象風險高(橙色預警)。
記者在現場看到,救災力量仍在進入薊州北部山區,加強應對可能發生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