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丨這0.1個百分點里,有高質量發展大文章
物流,連接生產和消費,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關鍵一環,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降至14%,較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意味著每創造100元GDP的物流成本降至14元。
透過0.1%的降幅,我們能看到什么?
能看到實體經濟的成本降低。
0.1個百分點,看似不起眼。但若以當前中國經濟體量測算,相當于半年節約物流成本超過1300億元,為國民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運行減輕負擔,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202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4.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節約物流成本超過4000億元;在此基礎上,今年以來,這一比率繼續降低,證明了相關工作的行之有效。
能看到交通網絡的提檔升級。
打通“堵點”,2月,16個城市開展物流數據開放互聯試點工作,促進資源優化配置;連通“斷點”,3月,國鐵集團聯手多家航運企業開展集裝箱多式聯運“一單制”運輸服務,保障各環節無縫銜接;暢通“節點”,今年以來,“兩重”建設扎實推進,沿江鐵路、機場、干線公路網絡織得更密……更加完善的全國統一物流大市場,加速人、貨、信息的高效流轉,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拓展廣闊空間。
能看到科技創新的加快賦能。
網絡貨運平臺推廣應用,助力運輸空駛率大幅降低;自動化倉儲設備加快落地,推動作業效率持續提升;無人車、無人機等相繼“上崗”,不斷延展物流配送深度……更為強勁的數字化智能化協同效應,提升物流供應鏈服務保障水平,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注入汩汩動力。
能看到產業融合的積極成效。
融合發展,物流降成本的應有之義。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以物流與產業聯動協同降成本,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融合,才能更好托舉制造業發展。
30個國家物流樞紐納入建設名單,物流深入產業鏈條,更好提升服務能級;快遞進廠體量持續壯大,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出新空間……交通物流與現代產業在更高水平融合發展,物流供需實現規模化對接,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供持久潛力。
千里之行,積于跬步。這0.1個百分點,是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落點,也是物流降本工作的新起點。橫向看,當前,中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縱向看,對照2027年降至13.5%左右的目標任務,仍有不小空間。
用盡可能少的物流費用支出支撐盡可能多的經濟產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篇意義重大的“高質量發展大文章”。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加快建設供需適配、內外聯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物流體系,必將加快全社會物流成本有效降低,為產業升級“強筋壯骨”、為經濟發展“舒筋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