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丨當好綠色三峽“守門員”
壁立千仞,凌江夾峙,重慶奉節縣坐落于三峽入口,縣城下游不遠處便是夔門。
“歷史上,我們奉節是軍事咽喉,現在,我們是生態門戶,正在努力當好綠色三峽‘守門員’,不讓垃圾進入三峽!8月13日,奉節縣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所長吳福春對記者介紹。
坐擁43.8公里長江主干道及朱衣河等四條支流,奉節庫岸線總長達359公里,每逢汛期,垃圾匯聚,單月漂浮物高達2萬噸,影響江水生態和航道通行安全,而傳統清漂模式力不從心。
圖為清漂船正在作業。劉新吾攝
如何“守門”?
奉節向科技借力,建設“江清岸潔”智管應用平臺,統籌岸邊與船舶攝像頭、巡航無人機和衛星遙感,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實現對重點水域漂浮物動態的分鐘級預警,推動清漂作業從“人海戰術”向“智慧協同作戰”轉型。
“一旦發現垃圾,指揮中心立即調度清漂船,根據熱力圖規劃最優打撈路徑,精準高效攔截打撈。”吳福春說,奉節已經建立“預警-攔截-清理-處置”四重閉環防控機制,較傳統模式效率提升40%。
圖為“江清岸潔”智管應用平臺。劉新吾攝
守護一江碧水,奉節不僅是清漂。
污染溯源,通過AI識別垃圾成分,鎖定上游污染源,2024年協助查處水域污染案件12起;
回收垃圾,將清漂回收的垃圾加工為燃料,或拉到當地垃圾發電廠進行發電,既解決傳統垃圾填埋的難題,也產生效益,每年減少60萬元支出;
治理危巖,在長江兩岸危巖塊打入錨索,將其牢牢鎖定在山體上,并實時精準監測。
圖為施工人員正在治理危巖。劉新吾攝
夕陽西下,江水奔涌,金光粼粼,無人機掠江巡航,清漂船馳騁江面,正在牢牢守護綠色三峽“防線”,努力做到“垃圾不出夔門、污染不進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