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征程丨中國以全面綠色轉型厚植發展底色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為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勁的綠色發展動能。
每一分每一秒,逐“綠”前行的中國,都在發生什么?
5毫秒!來自青海的綠電被送到1500公里外的河南,照亮千家萬戶。如今,每發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
一分鐘!全國有超過21輛新能源車注冊上路。路上行駛的每10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新能源。
一天!重慶市民乘坐公交上下班一個來回就能獲得2.2碳積分,“減碳”正在從“概念”變成可感知、可操作的日常行動。
今天的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展的“含綠量”正帶來更多“含金量”。2012年以來,我國能耗強度累計降幅超過26%,是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
發展和保護如何協同共生?早在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他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明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為如何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這道世界性難題,給出中國答案。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充分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科學真理,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了根本遵循。二十年的實踐充分證明,“兩山”理念是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行動指南。
思想指引方向,理論創新為實踐發展破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綠色發展成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盛夏時節,帶有“一級能效”標識的空調、冰箱等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
一張小小能效標識,見證綠色消費與綠色供給的“雙向奔赴”。如今,能效標識覆蓋45類產品,累計節電量超過4.28萬億千瓦時。伴隨以舊換新政策的延續,向“綠”而行的消費新風,帶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綠色產品投入和研發。在四川綿陽,新改造的高能效電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平均每1分鐘就有1臺85寸的一級能效智能電視下線。
長虹智慧顯示(中國)工程技術所副所長 張萬禹:今年1至5月,我們的一級能效電視產品出貨占比高達70%。
以綠色需求牽引綠色供給的不只是家電。
上海長興島,三大船廠生產線晝夜不息。今天,“綠色船舶中國造”已經成為了船舶市場上的新趨勢,中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從2021年的31.5%增長至2024年的78.5%。
雄安新區,新建建筑現在都是“綠色”的,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超140萬噸。如今,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比已經超過91%。
綠色發展理念正在重塑傳統的工業生產方式。
我國石化化工、鋼鐵等27個工業重點行業領域,正抓住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的機遇,加快設備工藝更新,實現轉型向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截至目前,國家級綠色工廠數量增至6430家,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超過25%,國家級零碳園區建設在大江南北“開足馬力”。
與此同時,綠色低碳產業也在加快培育。去年,全球每三美元的新能源投入,就有一美元來自中國。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6億千瓦,相當于每天投運近20個5萬千瓦級標準風電場。如今,我國光伏、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占全球總裝機比例超40%。
今天的中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讓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