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數覽綠意盎然的中國
歷史曾在安吉余村落下關鍵一筆,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調研,以充滿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原創性、標識性概念!皟缮健崩砟钪厮芰宋覀兊纳a和生活觀念,讓我們一同去各地感受綠動躍遷。
一組數據感受
“更綠色的生產力”
綠色生產力,是一種“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的生產力。
2024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也就是說每產生100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量比“十三五”末減少了11.6%,
能耗下降的同時,另一個指標的水平卻提高了——主要資源產出率,也就是消耗煤、石油、鋼鐵等所產生的GDP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一降一升間,我國用更少的能源資源創造出了更多的社會財富,這就是“更綠色的生產力”帶來的變化。
深海架起綠電橋 高原筑穩“儲能壩”
多個項目迎關鍵節點
目前,中國綠色生產力在多條戰略通道 同步通關,多個項目工程迎來關鍵節點。
今天,全國首個海陸一體陽江三山島海上柔直輸電工程關鍵線路——江門段正式開工。
項目建成后,相當于建成了一條“深海電力高速路通道”,每年可為粵港澳大灣區輸送60億度綠電,覆蓋超200萬戶家庭用電,減排二氧化碳463萬噸。
今天,位于云南文山的我國首個大型鋰鈉混合儲能站——寶池儲能站充放電量突破1億度。
這些高原“超級充電寶”自入夏以來,該電站持續保持每天“兩充兩放”的高頻次調用,單日調節電量高達160萬千瓦時,相當于26萬居民用戶一天的用電需求,其中綠電占比高達98%。
全球首個超階“零碳大樓”預計近期將在山東青島正式投用。
大樓玻璃幕墻東西南三面安裝了光伏玻璃,可以輸送綠電。除了光伏發電外,大樓還通過梯次儲能電池和新能源電車放電,實現100%綠能替代。
衛星瞰中國防沙治沙奇跡
四大沙地的生態巨變
除了綠色生產力的“通關升級”,荒漠、沙地也有了綠意蔓延的蛻變,一直以來生態環境脆弱,這也是土地生態治理最難啃的“硬骨頭”,但如今也正在被科技啃出一片片綠色奇跡,一起通過衛星視角“瞰變化”。
毛烏素是我國較早開展風沙治理的區域,曾經因風沙侵襲形成的像波浪一樣的連片沙丘地貌,如今已經被密集的植被覆蓋。近年來,隨著生態修復工作持續開展,爾林兔林場共栽植樟子松12萬畝,植被覆蓋率達到60%以上,成為毛烏素沙地的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在內蒙古高原東部的渾善達克沙地,通過衛星影像,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密密麻麻的草方格,如同編織的棋盤,縱橫交錯、緊密相連,其中很多已經萌發出綠意,牢牢鎖住流沙奔襲的腳步。
在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曾經裸露的沙地,基本上都已經被綠色、棕色的植被覆蓋。
內蒙古陳巴爾虎旗,位于四大沙地中最北部的呼倫貝爾沙地。2020年,當地啟動退化草原生態修復,現在修復區內95%以上的流沙面積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蓋度提升至85%以上,實現了綠色蝶變。
生活里的綠色消費
讓每一度電都“綠意盎然”
沙地生態的巨大蝶變之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悄然發生了新變化,綠色消費成了現代人的“心頭好”。
開電車自駕旅行不再有“充電焦慮”
在深圳蓮花山超級充電站,這里不僅配備600千瓦的超充樁,讓“一秒一公里”的極速充電成為日常,更通過站內光伏發電等形式實現全綠電供應,讓每一度電都“綠意盎然”。
無人機開通新郵路
前不久,在河南安陽石板巖鎮,一架架無人機有序起降,在太行山巔劃出一條條“云端郵路”,以前開車需要數小時的懸崖山路,如今被空中通道縮至僅需要7分鐘。
快遞箱里的綠色刻度
不久前,最新修訂的《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套娃式”快遞也發生了變化,改良的快遞箱可以節省14%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