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尋脈吉林 白山松水三百載丨烽火鑄魂——從一份“舊報紙”到一面“英雄墻”

2025-08-21 20:21:00
來源:總臺吉林總站
字號

  8月19日,吉林省近現代史展覽在長春市北京大街西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展。1200余張歷史圖片、70余個數據圖表和1000余件(套)珍貴實物在此鋪展成一幅風起云涌的歷史長卷,全景呈現自1644年清軍入關至20世紀50年代末吉林三百年的風雨征程。這里,有侵略者在東北大地烙下的鐵證罪行,亦有吳大澂等仁人志士寸土必爭的戍邊擔當;有東北抗聯將士14年浴血奮戰的艱苦卓絕,亦有“三地三搖籃”孕育的奮斗華章。歲月更迭,吉林的苦難與輝煌在這里回響。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吉林總站推出系列節目《尋脈吉林 白山松水三百載》,循著這些歷史印記,探尋吉林人民在苦難中堅守、在開拓中前行的精神史詩。

  開展前夕,一批特殊的參觀者——楊靖宇、李延祿等抗日英烈的后代走進展廳。站在“十四年抗日戰爭”展區前,他們凝望著一件件帶著歲月印記的實物,仿佛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 楊靖宇的孫子馬繼志等英雄模范后人參觀展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最早舉起抗日旗幟,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武裝反抗,領導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等早期斗爭,成為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日本侵略的最早宣傳者、動員者和最堅決的抗擊者。同年9月19日,日軍進攻長春寬城子護路軍營與南嶺邊防軍大營(簡稱“南大營”)。盡管國民政府下令“不抵抗”,長春守軍仍奮起迎戰,其中的南大營保衛戰尤為激烈,也揭開了吉林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序幕。

  吉林大地上,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支抗日武裝——磐石赤色游擊隊,第一支成軍級建制的抗日武裝——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支路軍——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吉林省以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地。

  展覽中,千余件實物展品里有一半以上是首次公開亮相,其中不少與東北抗聯直接相關:從楊靖宇的戰地筆記,到抗聯戰士用過的簡陋裝備,每一件都在無聲訴說著白山松水間的英雄史詩。楊靖宇的孫子馬繼志動情地說:“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是無數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今天來緬懷他們,紀念他們,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把先烈們未完成的事業完成。”

  ▲ 東北抗聯戰士用過的簡陋裝備

  “先烈們用他們的身軀給我們鋪平了道路,用鮮血染紅了我們吉林大地,我們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要把他們的精神學好,把紅故事講好,這是老一輩革命者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寶,我們不能丟。”東北抗日聯軍名將李延祿的外甥女楊麗珍觀展后感慨道。此外,她還向主辦方捐獻了珍貴藏品,為展覽提供了鮮活的史料。

  ▲ 東北抗日聯軍名將李延祿的外甥女楊麗珍等英雄模范后人參觀展覽

  二樓展區,《救國時報》的幾份復印件格外引人注目。這份由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巴黎創辦的機關報,雖遠隔重洋,卻與東北抗戰緊密相連。據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副處長孫太志介紹,《救國時報》(原名為《救國報》)從1935年創刊開始,直到1938年2月停刊,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共出版152期,現在能找到的有144期,其中70多期報道了有關東北抗戰以及東北抗日聯軍的消息,可以說為世界了解東北抗聯打開了一扇窗戶;同時,《救國時報》通過秘密渠道傳到東北,也成為東北抗聯了解黨的政策、了解外面世界的一個窗口。

  這份報紙背后,還有一段跨越山海的家國記憶。“展板上的這幅照片,前排右四的這一位,名字叫做陳達邦,他在《救國時報》出版期間擔任印刷部主任兼印刷廠的廠長,他的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孫太志指著墻上的照片告訴記者。

  展覽的敘事不止于抗日烽火,還延伸至吉林作為“東北解放戰爭發起地”與“抗美援朝后援地”的紅色記憶。

  四戰四平、四保臨江、三下江南、圍困長春……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組組數據,交織呈現著血火洗禮中的犧牲與榮光。解放戰爭中,吉林人民始終緊跟中國共產黨,據不完全統計,1948年吉林省支前大車18450臺、馬牛117700頭,組織28萬余民工修橋補路、服勤,支援糧食846597.5公斤、馬料265151公斤,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吉林省是志愿軍入朝參戰的重要通道,也是志愿軍最早出征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有42萬名志愿軍在輯安(今集安市)集結并由鴨綠江鐵路大橋開赴戰場,同時,這里還承載了成千上萬節車廂軍用物資運往朝鮮,運送了一批批回國救治的傷員,因此這座橋也被稱為‘抗美援朝第一渡’。”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二處處長朱巍說。

  展館三層,一面抗美援朝老兵的照片墻令人動容:昔日軍裝在身、意氣風發,如今白發染霜、目光如炬,他們正是“最可愛的人”。今昔對照間,映照出跨越世紀的忠誠與擔當,每一張面孔背后,都承載著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抗美援朝老兵照片墻

  歷史在這里被看見,也在這里被接力。走進展覽,仿佛翻閱一部鮮活的民族史書;走出展覽,更添一份賡續傳薪的力量。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午夜|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三区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gv猛男gv无码男同短文|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超清无码无卡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香蕉伊蕉伊中文视频在线| 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