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采觀察丨“體育流量”沉淀為“經濟增量”!“20條” 為體育消費劃重點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些舉措將直接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總體來看,此次《意見》在已有體育產業相關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首先,說說和我們最直接相關的一個方面,即《意見》明確“構建多項目多層次賽事體系”。未來,我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豐富的體育賽事體驗。也就是說,除了職業賽事外,參與“村超”“蘇超”等接地氣的群眾性賽事也將成為我們的日常。
其次,本次《意見》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讓大家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消費優惠。近些年,冰雪經濟、體育“新三板”(滑雪板、沖浪板、槳板)等火爆出圈,相關體育消費潛力十足。我注意到,《意見》中很多舉措與這一趨勢契合。譬如,鼓勵具備條件的體育場地設施延長開放時間,促進夜間體育消費。同時,工會會費也將可以用于支持職工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或觀看賽事。
“十四五”時期,體育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近五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年均增速超10%。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舉行了511場重點賽事活動,帶動體育及相關消費超160億元,場均帶動消費超3000萬元。其中,“村超”“浙BA”等一批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最為熱門,“蘇超”單場上座超6萬人,帶動江蘇全域多場景消費380億元。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體育產業新趨勢新亮點不斷涌現,未來有望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速增長。《意見》還明確了一個長遠目標,“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體育企業和體育賽事,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大幅躍升,總規模超過7萬億元。”為實現上述目標,《意見》提到,發展戶外運動產業,還要辦好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推出一批戶外運動精品線路。
這7萬億元目標將不僅是數字突破,“體育流量”如何沉淀為“經濟增量”,考驗著各地的創新智慧。實際上,近年來政策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對于當下而言,體育消費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更是健康生活的新方式。一起動起來吧,希望我們每個人也都能在這場體育盛宴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精彩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