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著民歌迎豐收(經濟聚焦)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民歌,誕生于廣袤田野之上,是廣大勞動人民質樸動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在眾多民歌中,豐收的旋律總能勾起人們的心弦,簡單的幾句便勾勒出一代代農民的樸實、辛勤。這些從勞動生活里流淌出的美麗音符,在傳承中不斷發展,變的是這片土地舊貌換新顏,不變的是歌唱豐收的情感。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經典民歌背后有著越來越多新故事。
秋分將至,又迎一個豐收節,又是一年豐收季。在田間、在果園、在漁場,飛揚著收獲的歡聲,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記者分赴黑龍江、山東、湖北、廣西、云南、新疆等省份,傾聽勞動人民在豐收之際的喜悅與期盼。
——編 者
黑龍江饒河——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本報記者 郭曉龍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
船兒滿江魚滿艙
——《烏蘇里船歌》
清晨5點,烏蘇里江浸在淡青色的薄霧里,江風裹挾著水汽掠過黑龍江饒河碼頭,空氣里飄著淡淡的魚鮮。岸邊,漁民們有的扛著連夜修補的漁網,網眼還沾著未干的江水;有的彎腰搬運裝滿魚餌的木桶,木桶碰撞船板發出“咚咚”聲響;還有的仔細檢查著船用引擎,確保萬無一失……
“開船咯!”年過六旬的老把頭尤雙喜吆喝聲洪亮。漁網“嘩啦”撒向江中,濺起一片銀亮的水花。兩個小時后,隨著漁網收緊,肥碩的鯉魚、通體青色的鰲花魚在網里翻騰。
豐收的喜悅不只在江上,岸邊的赫哲文化傳習所同樣熱鬧。赫哲族姑娘們正手持魚紋鼓,模仿撒網、捕魚的姿態,為慕名而來的游客表演“鹿神舞”。
“豐收市集”的攤位上擺滿了剛捕撈的鮮魚、真空包裝的魚干。赫哲族姑娘浦秋雨舉著手機直播:“這是咱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干,傳統工藝晾曬,肉質緊實……”
鏡頭里,漁民們忙著打包、貼快遞單,快遞車旁堆滿箱子,即將運往各地!叭ツ昕侩娚蹋壹沂杖敕朔!”浦秋雨笑得格外燦爛,“不僅要讓饒河的好魚‘游’向全國,還要讓咱赫哲族的捕魚文化‘走’出去!”
尤雙喜看著熱鬧的景象,感慨地說:“以前魚賣不出去發愁,現在靠電商都搶著要。豐收節,過得一年比一年有滋味!”
山東臨沂——
“萬擔那個谷子哎,堆滿倉”
本報記者 王 者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
萬擔那個谷子哎
堆滿倉
——《沂蒙山小調》
“你看這個谷穗長得飽滿,顏色金黃,拿在手里沉甸甸。”走進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黃莊村的谷子地里,種植戶李尊營正俯身查看谷穗的成色,指尖稍一揉搓,金燦燦、圓滾滾的小米粒便蹦跳出來。
孫祖小米不僅受當地人喜愛,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通過產業跨村聯建,孫祖鎮成立12家專業種植合作社,發展了6處小米種植基地。截至目前,沂南全縣小米種植面積已達1萬余畝,總產量高達2000余噸。
小米產量大幅提升,如何賣個好價錢成為增收的關鍵。去年,黃莊村成立米香香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行小米標準化種植,實行統一選種、統一管理。
“農戶自己賣米,價格沒有保障,通過合作社統一銷售,每斤能多賺一塊多錢!崩钭馉I對此深有感觸,“隨著大家對品牌越來越重視,好小米正做成大產業!
步入臨沂國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清理、碾米、篩選、包裝……一臺臺機器轟隆隆運轉,工人們忙碌著打包、裝車,當地的小米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目前,沂南縣的小米不僅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黃金糧”,更發展成一項特色支柱產業。
湖北洪湖——
“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谷香”
本報記者 吳 君
洪湖水啊,浪打浪
…………
四處野鴨和菱藕
秋收滿畈稻谷香
——《洪湖水浪打浪》
進入9月,湖北洪湖沙口鎮再生稻基地,頭茬水稻收割后,稻樁上萌發的新苗早已結出沉甸甸的稻穗!敖衲甑诙缢竞茱枬M,葉片油綠肥厚,肯定會有一個好收成!鄙晨阪傓r技服務中心主任劉永武捧起一把灌漿了的水稻說。
沙口鎮再生稻種植面積達1.8萬畝,是洪湖市再生稻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霸偕静シN一次,第一季收割完畢后,第二季只需利用頭季收完留下的稻樁,就能再次發芽和抽穗!眲⒂牢浣榻B。
發展至今,洪湖市再生稻種植面積已達30萬畝左右,是湖北省最大的再生稻種植區。不僅有再生稻,作為湖北省糧食主產區,洪湖市去年糧食播種面積超144萬畝,糧食總產量為64.93萬噸。
豐收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我們不斷提高水稻在良種選育、插秧、施肥、收割等方面的機械化水平,讓好‘豐’景里的科技含量更足。”洪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余祖國介紹,洪湖市目前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80%。
除了良機,洪湖市還在良田、良種、良法、良制等方面協同發力,建成高標準農田超7萬畝,培養農業科技示范主體300個,建有湖北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0個,基本覆蓋全市農業鄉鎮。
廣西忻城——
“玉米結籽半中腰咧,嗨半中腰”
本報記者 張云河
高粱結籽高又高咧,嗨高又高
玉米結籽半中腰咧,嗨半中腰
——《什么結籽高又高》
廣西來賓忻城縣馬泗鄉馬泗村的青紗帳里,玉米稈賽人高,腰間結出一個個大棒子。
天剛亮,53歲的農戶邱立生已從縣城打個來回:“運給工廠幾百來斤,掙了1100元。”
“軸細、粒長、果穗大!鼻窳⑸榻B,與其他玉米不同,忻城糯玉米籽粒乳白、口感好。
過去種玉米為謀生,如今種玉米為致富!爱a量價格都不錯,廠里加工花樣多!鼻窳⑸f。
糯玉米棒、糯玉米頭、糯玉米粥……走進忻城縣林管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根玉米變身8大類30多種規格產品!胺N植、加工、線上銷售,我們做的是鮮食糯玉米全產業鏈文章。”公司總經理黃利金說,今年公司新開發糯玉米木薯羹、糯玉米冰淇淋、糯玉米螺螄粉等產品,“剛過去的一個月,線上銷售額環比增長了13.5%!
“管午飯,有社保,工資按時發。”質檢員羅楊秋一邊分揀玉米棒,一邊高興地說,“最近訂單多,越忙越開心。”
不僅與40多戶農民簽訂包收協議,臨近假期,林管家公司還新招聘50余人就近務工。
據了解,忻城縣糯玉米年種植面積達10.75萬畝,種植農戶約6萬戶,累計培育加工企業28家,糯玉米全產業鏈產值超過4.5億元。
云南石林——
“樹上果兒等人摘,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本報記者 楊文明
路旁的花兒正在開
樹上果兒等人摘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這段時間,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西街口鎮的空氣里,泛著水果的清香。
望田間,一排排人參果植株枝繁葉茂,金黃的果實點綴其間;訪車間,一顆顆人參果經過智能分揀設備,很快根據重量、甜度實現自動分級!胺旨壓蟮娜藚⒐麑⑼ㄟ^電商平臺走向千家萬戶,成為致富的‘金果果’!笔执蟪赊r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畢睿謙說,“人參果里有奔向美好生活的甜。”
實際上,人參果并非這里“土生土長”。“過去,我們試著在石林的石漠化荒山上種植玉米、雪蓮果等作物,但效果都不理想!笔挚h經濟作物站站長黃興龍說,最終當地嘗試引種人參果。
經過持續選育,石林人參果靠著果形金黃飽滿、果肉清甜多汁等特點,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收購商。20多年間,石林縣人參果種植面積突破17萬畝,成為國內種植規?壳暗娜藚⒐a區。
石林人參果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云南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高原低緯地理條件和立體性氣候不僅造就了云南水果的優秀品質,還可實現“四季生產、全年供應”。2024年,云南省水果在園面積穩定在1200萬畝左右,產量1487萬噸,同比增長7.7%。
新疆阿克蘇——
“葡萄瓜果甜又甜”
本報記者 李亞楠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
天山南北好牧場
…………
葡萄瓜果甜又甜
煤鐵金銀遍地藏
——《新疆好》
走進新疆阿克蘇地區紅旗坡農場,一眼望不到頭的果林枝繁葉茂,掛滿枝頭的冰糖心蘋果,胭脂紅上覆著一層薄薄的白霜!霸俚纫粓鏊獌觯湍荛L出冰糖心了。”豐慶園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民超笑開了花,“到時候還會舉辦活動,蘋果文化旅游節,熱鬧著呢。蘋果的甜,藏不。
當地蘋果文化旅游節已舉辦兩屆,通過舉辦農副產品展示、采摘體驗、群眾文藝展演等系列活動,展現阿克蘇地區蘋果文化內涵和文旅融合發展經驗。阿克蘇地區林草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帕坦木·艾莎介紹,目前阿克蘇地區蘋果種植面積達51.53萬畝。
走進阿克蘇地區,蘋果元素隨處可見,公園、景區里打造了蘋果種植觀賞區和文化介紹長廊。在鄉村,以蘋果園為依托的農家樂、民宿集群里,游客可以享受鄉村休閑游。
依托蘋果元素,阿克蘇地區還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每年4月至5月,萬畝蘋果花盛開,阿克蘇地區會舉辦賞花踏青、花海攝影、田園寫生等活動。到了秋季,果園開放采摘體驗項目讓游客體驗感滿滿。此外,果園還提供“果樹認養”服務,游客可以認養一棵果樹,通過視頻遠程觀看生長過程,成熟后果園將蘋果郵到家。2024年,阿克蘇地區接待游客3617.27萬人次,游客總花費221.05億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