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為橋共敘瓊臺情 兩岸業界共談合作新機遇
中新網海口9月21日電 (張茜翼 黃方舟)“文化需借助旅游為載體,才能更好地傳遞其細膩質感,實現可持續發展。”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施國隆21日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海南通過文旅融合,將傳統文化以更系統、更生動的方式傳承與傳播,令人印象深刻。
9月21日,“情系瓊臺·魅力雙島——兩岸文化和旅游聯誼行”活動在海口啟動。 黃方舟 攝
當天,“情系瓊臺·魅力雙島——兩岸文化和旅游聯誼行”活動在海口啟動。來自臺灣文化、藝術、旅游界的從業者與大陸各界代表齊聚一堂,以文化為媒、以旅游為橋,共探文旅合作新機遇。
海南省副省長謝京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實施全島封關運作,這為兩岸同胞共創美好未來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希望兩岸文旅界以此為契機,加強項目共建、人才互動與市場共享,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文旅產品,攜手開拓更大市場。
臺灣墨稼文創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田相韋近年來在廈門與海南兩地從事文創業務。在她看來,海南擁有陽光、海浪和沙灘等自然資源,尤其在沖浪文化與濱海休閑方面呈現出“慢生活、親自然”的旅居氛圍,“這是海南文旅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她表示,此行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海南的文化和年輕一代旅游文化從業者的發展現狀,以便將更多獨特本土元素融入未來設計,推動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創內容發展。
9月21日,“情系瓊臺·魅力雙島——兩岸文化和旅游聯誼行”活動在海口啟動。活動現場的黎族織錦技藝展示,吸引臺灣文旅從業者駐足觀摩。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攝
臺灣《旅讀》雜志整合營銷經理胡志偉表示,該平臺聚焦能夠吸引年輕群體的旅游元素,重點關注涉海運動、登山探險等戶外體驗類項目。他期待通過增強內容互動性與沉浸式體驗,讓更多臺灣年輕一代認識海南、了解海南,促進瓊臺兩地文旅交流與合作。
活動現場進行了海南省文化和旅游推介,并特設非遺互動體驗區與文創產品展示區。黎族織錦和雙面繡、椰雕等技藝的現場演示,吸引臺灣文旅從業者駐足觀摩。
9月21日,“情系瓊臺·魅力雙島——兩岸文化和旅游聯誼行”活動在海口啟動。活動現場展示的文創產品吸引臺灣文旅從業者駐足觀摩。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攝
“海南與臺灣同屬海洋文化圈,不僅語言相通,人文習俗也非常相近。”作為長期致力于文化保護與研究的學者,施國隆還特別關注瓊臺兩地在海洋文化及民間信仰方面的共通性,并期待進一步拓展雙方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他提到,未來可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動非遺的數字化傳播與體驗創新,通過“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瓊臺文化互動。
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兩岸文旅從業者將走進海口、三亞、儋州、文昌、瓊海、陵水、保亭等地,通過文化探訪、特色體驗、產業對話等多元形式,實地感受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