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在新疆,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這條主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再次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舉一綱而萬目張。從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總書記擘畫新疆發展新藍圖,對這條主線的強調和重視,一以貫之。
共同維護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有一個妙喻:“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石榴籽”的比喻,是總書記2014年在新疆考察期間從一位維吾爾族鄉親處聽聞的。這句源自生活的質樸感言,觸動心弦。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期間,有一個細節令人感慨。當總書記對師生、村民、社區居民們講起“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話音未落,現場千百個聲音不約而同地響亮回答:“緊緊抱在一起!
無論是在新疆考察,還是會見新疆少數民族代表,習近平總書記總會勉勵大家搞好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維吾爾族居民阿布來提·吐爾遜還清晰記得總書記來這里時的叮囑:“新疆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員,要格外珍惜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
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把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
如今,沿著總書記的指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在新疆扎實推進,民族團結之花在天山南北處處盛開。“人民衛士”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人民楷!辈既悻敽埂っ斩涞纫慌褡鍒F結進步模范在新疆大地不斷涌現。
共同構筑精神家園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一部新疆史,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燦爛文化的歷史。
古老的絲綢之路在這里留下浩浩長歌,《瑪納斯》《十二木卡姆》《江格爾》,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
2022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感慨,“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
同樣是這次新疆之行,在新疆大學,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各民族命運始終同中華民族整體命運緊密相連,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講清楚這些,不是個簡單的認識問題,而是事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政治問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文化潤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內容,著眼的正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教育引導各族群眾鑄牢中國心、中華魂,從根本上解決政治認同、人心向背的問題。
思想上固本培元,方能實現長治久安。
“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一再部署,一再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久久為功、綿綿用力。這些年,在總書記的引領下,文化潤疆工程深入實施,新疆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快構筑。
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
實現這一目標任務,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凝聚起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形成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發展要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
談改革、謀發展、議民生,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調研、在多個場合部署新疆工作,“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的理念一以貫之。
加大對口援疆力度,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一系列舉措,推動新疆不斷譜寫民族團結與共同繁榮新篇章。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新疆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對口援疆工作更是留下無數感人故事,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
如今,新疆各族兒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