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消息催生“囤囤族”
相關部門表示,糧油儲備充足,不必反應過度——
糧多貨足,“海豚”們悠著點
前段是“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這幾天又迎來了“糖高宗”、“油不得”……如果要評選一個國慶節(jié)后的居民消費關鍵詞,那肯定非“漲價”二字莫屬。
民生物資漲聲不斷中,漲價大潮正在全國范圍內(nèi)催生著精打細算的“囤囤族”,有些人甚至自稱“海豚”(海量囤貨)。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杭城的“囤囤族”也不在少數(shù)——他們搜羅特價商品、趁低吸納,特別是在逛超市時囤積日用品,力爭將生活成本降到最低。
這場與CPI的“民間賽跑”,究竟是否必要?在記者采訪過程中,相關部門均表示請消費者放心,不必因為漲價消息反應過度。
不易壞的日用品最受寵
食用油成了十月“囤貨”首選
家住黃龍洞附近的張一元,這兩天的“夜生活”有點獨特——每天吃完飯和老婆逛超市。周六剛買了四桶食用油,周日又采購了五包白糖,“聽說要漲,給父母家和老丈人家都買上。”而昨天的最新計劃是“囤”上三箱康師傅——原因很簡單,根據(jù)康師傅上周發(fā)布的公告顯示,從昨天起,占銷售比例高達三成的“經(jīng)典袋面系列”將漲價10%。他自嘲說已經(jīng)囤出了“強迫癥”。
囤貨不是新生事物,經(jīng)過1988年大搶購的人許多都有這樣的習慣。但如今“囤貨”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搶購幾百盒火柴、幾大缸醬油”也不再是周立波段子里的笑料。
“心相印特價呢,原價30.2元現(xiàn)在才賣19.9元。”賣場里,眼尖的孫萬里喊住女朋友,他們一下子買走2捆,這已經(jīng)是他們每周的固定活動,“今年紙巾不是一直漲價嗎,看見有特價的就買點回去,其實家里的衛(wèi)生紙還沒用完,先囤著唄,反正也放不壞。”
除了定期到超市掃特價商品,小兩口還隨時關注各種團購網(wǎng)站,羽絨服、白糖、大米、食用油甚至是電影票都列在囤貨名單之上。除了日用品,還有以囤貨來升值的“海豚”。囤幾瓶好酒在家的李先生表示,自己幾年前買了一瓶茅臺酒,誰知道今年價格翻了三倍,“現(xiàn)在我準備囤一點紅酒,就是將來送人也用得到,價格應該只漲不跌。”
杭州市物價局公布的商品價格監(jiān)測信息顯示,國慶節(jié)后各超市的桶裝食用油小幅上漲,奶制品價格略漲,與節(jié)前相比183種日用品平均價格出現(xiàn)上漲。
好又多超市的工作人員小石告訴記者,10月中旬,好又多的黃龍店和近江店都出現(xiàn)了消費者大量購買食用油的情況,“當時正好某品牌的食用油傳出要漲價的消息,所以許多人一來就是2瓶、3瓶的買,所幸貨源很充足。”昨天傳出方便面漲價的消息后,小石說已經(jīng)緊急和廠家溝通,爭取將價格控制在穩(wěn)定的范圍內(nèi)。
而慶春路的聯(lián)華超市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一些不易壞的日用品最近的需求量的確在增加,有時候貨源會相對緊張。“聽說有些小超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