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9年2月9號文章:中國誓要打造自己的硅谷(作者:卡洛爾·黃/ Carol Huang)
和之前的亞洲四小龍一樣,中國正推動轉變為高端制造業和創新國家。
作為耐克鞋廠和制造塑料圣誕樹的基地,擁有中國工廠總數40%的廣東省已經被萎縮的國外需求一再打擊。但這并不意味著廣東省無所作為。作為中國市場經濟試驗的先鋒,廣東省正利用近七年來最糟糕的經濟減速來推進完全的經濟轉型。
與之前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一樣,中國正在放松高投入低產出的制造業,使之轉變為一流的創新者,可以夢想并建成為嚴格的規范標準。
換言之,不僅僅組裝iPod音樂播放器,中國希望發明自己的下一代音樂播放器。
有一絲希望就是經濟危機或許會有所幫助:淘汰低利潤公司,為高科技企業騰出地方。
該政策被稱為“騰籠換鳥”,商務部高級研究員梅新育說本次經濟下滑“加速了這個過程”。
中國的硅谷?
上個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一項修改后的計劃,要在2020年把廣東省和鄰近的香港和澳門轉變為“引人注目的創新中心”。
接下來3年要建立100家研發實驗室。到2012年,該地區人均產出將比2007年增加50%,達到8萬元,到2020年,研究預測該地區工業產出的30%將來自高科技制造業。
“在一些傳統競爭行業比如家電制造、印染業、服裝業、造紙業以及中藥產業將升級換代來提升競爭力,高耗低效的產業將逐漸淡出,”該計劃指出。
低產出的工廠將不得不轉移到成本更低的省份或國家。
對于省里官員來說,他們的地位隨著廣東經濟表現而起伏,產業升級是唯一出路。去年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到中國出口,致使該地區增長率從2007年的14.7%降到10.1%。
“重新恢復過時的生產力,如果僅僅為了求增長,這無異于飲鴆止渴,”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最近一次講話中表示,他是一位產業升級的倡導者。
然而經濟危機還是迫使官方采取了一些妥協措施。為減輕解雇潮引發的麻煩,官方決定通過出口退稅來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支持那些瀕臨倒閉的公司。
“他們盡力提供足夠多的方便使得企業不停工,同時又不能開倒車開的太厲害,”北京龍洲經訊(Dragonomics)研究所主任葛藝豪(Arthur Kroeber)說。
激勵政策旨在保持平衡,既刺激經濟又不以犧牲高科技升級為代價。葛先生說上個月購買資本的產品附加稅的減少就是個例證。
更環保的汽車
另外一個例子是汽車產業援助一攬子計劃,對特定型號的汽車減免購置稅,并對將大排量汽車更換為更節能清潔汽車的車主進行補貼。還包括一項100億元的資金來促進新科技,包括電動汽車的批量生產。
中國政府有大量財富來幫助升級產業鏈,商務部的梅研究員說,實施一些列利好政策,包括基礎設施補貼、減稅、投資和優惠的政府合同。
受照顧的公司比如華為科技,作為中國領先的電訊設備制造商,它能得到免費或者低廉的土地和設備,葛藝豪說。
同時還能享受優惠政策,比如,那些有合適技術的工人的戶口問題。
從北京的角度看,回報是值得投資的。汽車產業刺激會讓類似比亞迪這樣的公司從中受益,這家電池生產廠現已轉為汽車制造商,使中國的環保汽車前景提升一大步,并成為贏得全球知名度的品牌。
比亞迪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電池生產商,現在是第一家大規模生產混合動力車的汽車廠,同時也制造電動汽車。
“比亞迪在世界市場也是個重要參與者”,上海環球透視公司汽車產業分析師段誠武表示。
該公司的國際地位更是在去年沃倫·巴菲特收購其公司10%股份后大漲。今年1月底特律車展上,比亞迪的車型出現在車站主要展示區,在此之前中國的汽車制造商通常被貶低到地下室或者門廳這樣的地方。
勞動力需要升級
除了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到發展高科技升級的基礎設施,中國需要提升其勞動力素質,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的主任劉開明說。
東莞是廣東附近一個工業城,有個豪華的科技園證明了軟硬件的不匹配。遼闊的園區已配套建成了公寓、醫院、學校、商場、肯德基和凱悅賓館,都在一個天然湖邊并點綴著小樹苗和花壇,就是用來擺闊的。
但實際上升級制造業的軟件設施需要時間。除了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已入住,科技園內許多建筑還無人居住。
最近由于經濟危機這里有許多“空籠子”,劉先生說,“但他們還在等著鳥們兒的到來”。(編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