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海峽兩岸的18名優(yōu)秀青年學子將在未來一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等地接受領導課程培訓,并陸續(xù)前往美國白宮、國會及聯邦政府參訪,當面向國會議員及聯邦政府高官“取經”,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未來的政商“領袖”。
這項名為“青年親善大使”的國際青年領袖培訓計劃是由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發(fā)起的,該基金會過去十幾年來一直致力于培育亞裔青年領袖。
18日,作為在華盛頓的“第一課”,組織方安排18名兩岸學生與25名美國本地的優(yōu)秀亞裔大學生面對面交流各自的實習經歷,分享包括在白宮等地的實習心得。此前,兩岸青年已在紐約、波士頓等地接受了近一周的領導課程培訓。
據知,領導課程培訓的內容包括:美國公共政策、立法程序與議題、國際策略聯盟、商業(yè)談判技巧、國際經濟走向、全球綠色環(huán)保與國際事務研討等。
此外,組織者還安排在聯合國見習國際會議運作,參觀了解白宮、國會、聯邦政府的實際運作。并與白宮亞太裔計劃執(zhí)行長阿胡嘉、美國國土安全局總法律顧問方富宇、財政部中國事務高級協調員洛文杰、美國聯邦交通部助理部長杰龍以及國會眾議員本田、趙美心、吳振偉、伯頓等面對面交流。
作為“過來人”,一位馬來西亞裔的美國學生介紹了自己在“白宮”的有趣實習經歷,據他對美國第一夫人辦公室的觀察發(fā)現,第一夫人原來并非不問朝政,她不僅過問白宮“國宴”的安排,還負責一些政策的解釋工作。
另一位曾在環(huán)保署實習的“過來人”謝靜泊告訴記者,這次實習對她助益良多,不僅了解了環(huán)保署的具體運作,還讓她學會了如何在工作中運用所學知識,比如學心理學的她向環(huán)保署工作人員傳授如何在面對危機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等,環(huán)保署官員對她的評價非常高。
來自中國南京東南大學的博士生卜浩告訴記者,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個大學管理者,已經開始的這次培訓大大開拓了眼界,啟發(fā)非常大。臺灣政治大學學生高瑄也表示收獲很多,其中也包括認識了很多非常出色的大陸學生。
美國“國際領袖基金會”執(zhí)行長董繼玲告訴記者,當初創(chuàng)辦基金會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亞裔學生,幫助他們進入美國主流社會,學習公共事務的管理,使他們更具創(chuàng)造力、執(zhí)行力、競爭力與國際觀,并把這些好的經驗帶回去。(記者 吳慶才)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