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馬會”7日在新加坡震撼登場,引發(fā)海內(nèi)外廣泛關注。
當天正在廣州參加學術研討會的臺灣學者黃清賢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這次會面證明“在‘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只要兩岸愿意放下歧見,彼此朝著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上走,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能談的,雙方可以在其它務實層面有許多更加彈性的做法。
身為臺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兩岸統(tǒng)合研究中心執(zhí)行長的黃清賢指出,“2008年之后,兩岸兩會舉行了11次高層會談,連兩岸主管事務部門的首長都已會面4次,然后才有這樣的鋪陳。兩岸從敵對的定位,到現(xiàn)在的首長會面,非常值得肯定。
萬事開頭難。誠然,一次會面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只要有溝通,很多事情可能都有正面的發(fā)展!秉S清賢認為,“習馬會”開了個好頭,對臺灣民眾而言,最不想要的就是沖突,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能促進兩岸和平,有了和平,才可能發(fā)展,彼此才可以賺錢。
“習馬會”對“臺獨”勢力也是一種牽制,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也會起到穩(wěn)定作用。黃清賢認為,對臺灣人民來說,大家都能理解大陸的底線就是反對臺獨!傲曬R會”的成功實現(xiàn),等于告訴臺灣人民,相對于臺獨的‘地動山搖’,兩岸和平發(fā)展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記者 郭軍)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zhuǎn)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