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同名同宗村”福建山重村:生態旅游獲臺灣宗親點贊
中新網漳州9月15日電 (張金川 廖珍妹)“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山重村早已脫胎換骨。”山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薛永裕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坦言,曾經“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窘境,已一去不復返。
山重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內,與廈門一山之隔,人口4000多人,薛姓為大姓,多達3000多人。“二三十年前,臺灣薛氏宗親回村尋根謁祖時,晴天道路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走。”曾多次接待臺灣宗親的薛永裕回憶說。
如今,山重村已成為“暢安潔優”的“國家級生態示范村”,在薛永裕看來,這得益于國家實施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長泰區更是舉全區之力發展生態旅游。
1654年,薛氏族人薛玉進攜妻帶子定居臺南,并以山重祖業田所在地名稱“茄埕”,命名定居地,后改名“茄萣”,即現今高雄茄萣區,有薛氏人口4萬多人。兩地為同名同宗村,臺灣薛氏為山重村薛氏重要支脈。
今年7月,山重村還獲福建省臺聯授予全省首個兩岸民間交流基地稱號(同名同宗村)。活動當天,包含臺胞、專家學者在內的近百人參訪團,參觀該村的十里藍山4A級風景區,對山重村新貌連連稱贊。“現在的山重,生態游項目豐富多樣,真是既好看又好玩。”臺胞陳吉清說。
從1988年至今,高雄薛氏宗親已32次回鄉謁祖,大陸的山重村宗親也12次組團赴臺灣省親聯誼,兩岸宗親交流熱絡。
“以前山重四面環山,道路不通,外地女孩均不愿嫁來。”現年64歲的長泰區老科協會長薛明發,退休前曾多次接待來訪的臺灣宗親,他也見證了山重村的發展變化。
記者注意到,在山重村薛氏家廟內懸掛的“敦親睦族”牌匾,據介紹,該牌匾是臺灣宗親贈送的,山重村宗親赴臺交流時也贈送了“血脈相連”的牌匾。
近年來,山重村已形成了以“賞花摘果,宴若桃李”為主打品牌的“美麗農村路+旅游”休閑生態旅游路線。不僅如此,長泰第一個4A級景區——十里藍山,以及十幾家大眾口碑不錯的民宿,都坐落在山重。
“村里古民居眾多,外墻多為鵝卵石筑成,極具美感,很適合發展民宿。”薛永裕透露,這些民宿多為外地人投資,他們看中的是原生態的自然環境。目前山重村可提供床位500多個,2000多個餐位,十里藍山景區年接待游客人數高峰時達30多萬人次。
“人氣有了,財氣緊隨其后。”薛永裕介紹,村民們搞起農家樂、采摘等,有老房子的,租賃出去做民宿,自己當房東收租金,富裕起來后還蓋起新房。
“正是守住了綠水青山,才有今天的金山銀山。”薛永裕表示,村里實行“政府+公司+農戶”的開發模式,帶動了旅游業發展、村民就業、農產品熱銷,“未來將做強生態文化旅游招牌,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
花田社民宿就是其中一家,據店長陳英介紹,跟村民租房改造出8個古厝院子,一共16間具有閩南風格的客房,很多廈門游客周末前來度假。“很多村民就地開辦餐飲、滑翔傘等休閑娛樂項目,服務游客。”
60多歲的村民薛耀輝,放下鋤頭,戴上話筒,干起了導游。每次臺灣薛氏宗親回村謁祖、節假日旅行團光臨,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誰不說家鄉美、家鄉好。”他表示,要把山重的美好告訴給更多的游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