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身份綁架”制造兩岸對立的鬧劇當休矣
中新社北京5月1日電 題:以“身份綁架”制造兩岸對立的鬧劇當休矣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臺灣陸委會日前拋出“臺灣民眾不得在大陸設籍,否則將喪失臺灣身份”的所謂“函釋”,將持有大陸居民身份證和定居證作為判定標準。
兩岸不斷走親走近的歷史大潮下,民進黨當局此舉粗暴干涉臺灣民眾基本權利,是以“身份綁架”制造兩岸對立,其背后隱藏的政治操弄和意識形態偏見昭然若揭。
回顧歷史,自1987年打破長期隔絕狀態以來,兩岸交流的潮流不斷向前發展。即便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民間交流仍保持韌性。如今,越來越多臺灣民眾選擇在大陸長期發展。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2024年,臺胞申請來大陸定居人數超過前十年總和。憑借大陸推出的包括臺胞證、居住證、定居證等在內的相關政策,廣大臺胞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好處。
臺陸委會此次將定居證納入設籍判定標準,是將臺灣民眾在大陸正常生活的選擇政治化,也是對“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相關規定的解釋擴大化。
事實上,定居證是發放給已被批準來大陸定居落戶的臺灣居民短期持有的一種臨時性、過渡性的證件,與戶籍登記是兩道程序,且領證臺胞的個人信息依法受到有效保護,外界無從得知。民進黨當局將二者混為一談,并加以大肆宣傳,本質上是制造“綠色恐怖”,阻撓恐嚇臺胞申領相關證件。
觀察家指出,民進黨當局此舉的另一重含義,在于通過制造兩岸對立轉移社會矛盾。當前臺灣經濟面臨衰退壓力,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對所謂“大罷免”愈發反感,加之應對美關稅政策不力,臺灣社會積怨已久。為掩蓋施政無能,民進黨當局故伎重施,再一次將矛盾焦點引向大陸。
毫無疑問,民進黨當局迫使臺灣民眾在身份認同上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是對臺灣民眾福祉的嚴重損害:臺胞子女若因家長設籍大陸而無法在臺入學,將面臨教育權被剝奪的困境;臺商若因身份問題無法正常經營,將直接影響企業生存……
不過,民進黨當局似乎仍未意識到,面對政治操弄與倒行逆施,越來越多臺灣民眾正在加速覺醒。日前,數十萬民眾冒雨走上凱達格蘭大道表達不滿;民間社團、宗教團體等紛紛暫停活動以表達對“綠色恐怖”的抵制;島內一項最新民調顯示,民眾對賴清德的施政不滿意度大幅上升,首度出現“死亡交叉”。
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是任何政治力量都無法改變的事實。以“身份政治”制造兩岸對立,違背的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損害的是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
民進黨當局這出鬧劇當休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