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共同抗戰記憶 感受三湘發展脈動——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聯合采訪活動綜述
2025-08-13 08:2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抗戰勝地 三湘新貌——2025年海峽兩岸記者湖南行”聯合采訪活動近日舉辦。在為期8天的活動中,來自兩岸以及香港共31家媒體的40余名記者走訪長沙、常德、衡陽、懷化、湘西等地,追尋共同抗戰歷史記憶,感受湖湘文化底蘊,見證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沒有這些先賢烈士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安居樂業。”臺灣《觀察》雜志社記者陳淑英表示,只有親身感受了過去的血與淚,才知和平得之不易,希望通過報道讓更多臺灣民眾了解真實的抗戰歷史。兩岸同胞要繼承抗戰精神,攜手努力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銘記歷史
“一紙降書落芷江,山河無恙慰忠魂!這里是我們中華民族洗刷恥辱、揚眉吐氣的地方!也是包括我們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抗戰、抵御外侮的勝利受降之地!”
走進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解將采訪團成員帶回到80年前,重溫大敗日寇、接受投降的那一刻——
1945年8月,侵華日軍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簽下降書,確認了日軍向中國投降的所有條款,部署了包括臺北在內的全國16個受降區101個繳械點,標志著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
“這是人民的勝利,中國人民為了抗日戰爭前赴后繼,凝聚起偉大的抗戰精神。”吳建宏告訴記者,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許多臺灣的抗戰老兵后代、家屬以及青年學生來到芷江,跟隨抗日志士的足跡重溫歷史,感悟抗戰精神。
“抗戰精神在海峽兩岸同胞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與凝聚力。希望臺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人都來大陸、來湖南走走看看,感受我們民族復興的榮光。”吳建宏說。
活動期間,采訪團還到訪長沙縣影珠山抗戰遺址,聽抗戰老兵余炳純講述當年自己投筆從戎、奔赴戰場的故事;參觀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陳列室,追溯國共合作的抗戰記憶;共同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看著那一張張無聲的黑白照片,揭露侵華日軍迫害中國百姓的歷史罪證。
“無論面對任何困難,我們中華民族都絕不會屈服。”臺灣青年自媒體人簡中彥觀影后表示,已經將《南京照相館》的預告片分享給臺灣的親朋好友,“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了解那段我們不能忘記的歷史”。
文化共鳴
“開船咯——”
夜幕初上,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的桃花源景區,采訪團乘船從秦溪五柳碼頭出發,溯溪而上。起初,前方只見疊陵幽谷,耳畔則有溪水潺潺。隨著兩岸燈光漸亮,炊煙裊裊的田舍、辛勤耕作的農人、花開正盛的桃林便映入眼簾。有臺灣媒體人不禁感嘆,“原來這就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
作為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原型地,這里因兩岸語文課本中的同一篇古文《桃花源記》為兩岸同胞所熟知,也成為跨越海峽的文化紐帶。在桃花源對臺交流展示中心,數百張臺灣同胞的留言帖吸引兩岸媒體人駐足——“從桃園到桃源,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厚重”“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守護我們的‘桃花源’”……一段段因“桃花源”而起的真情流露,展現出兩岸同胞深厚的文化聯結與共鳴。
“每年都有臺灣的青年學生來到桃花源景區開展文化研學活動。”桃花源對臺交流展示中心負責人陳聰介紹,2018年至今,桃花源景區已接待臺灣同胞超1萬人次,僅今年1至6月就有3000余人次到訪。“我們還面向臺灣同胞推出了免票入園、乘車(船)優惠等措施,希望吸引更多臺灣同胞來到桃源參觀交流,實地實景感受陶淵明筆下的田園詩意。”
除了“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一眾華語流行音樂同樣是刻在兩岸同胞心中的共同文化記憶。在湖南廣播電視臺,采訪團現場觀看了《歌手》節目的直播彩排,臺灣歌手黃麗玲的精彩演出,引發臺下兩岸媒體記者的“大合唱”。
“不論是從音樂的角度還是從歌手的角度,兩岸都有深刻的聯結和牽絆。”《歌手》制片人張丹陽表示,本季節目邀請了多名臺灣歌手參與,同時還有許多在湖南實習的臺灣青年參與了節目制作。兩岸擁有共同的音樂記憶與文化基因,希望《歌手》節目可以促進兩岸音樂人士進行更多的交流與互動。
山鄉新貌
造型前衛的“小蠻腰”觀景塔、極速狂飆的卡丁車賽道、清涼一“夏”的“冰雪王國”……在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豐富的娛樂活動配以“蛙鳴伴稻香”的田園景致,讓不少來訪的媒體記者直呼“走進了‘世外桃源’版的游樂場”。
梅花村黨總支書記劉準介紹,梅花村近年來積極推動鄉村農旅融合發展,越來越多游客進村賞景,“2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去年人均年收入超過了3.5萬元,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提到與臺灣的淵源,劉準告訴記者,他曾到臺北、高雄、臺東和花蓮等地參訪考察,發現臺灣鄉村旅游業發展成熟,便將其在民宿經營、環境美化、服務提升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帶到梅花村,收效很好。“未來,我們還希望繼續學習臺灣在養老產業方面的經驗做法,將梅花村打造成為老年人‘歸園田居’的頤養家園。”他說。
本次兩岸媒體聯合采訪活動由國務院臺辦、中國記協共同主辦。活動中,采訪團還到訪位于長沙的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湖南智能制造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參觀衡陽船山時間谷鐘表產業園,探尋“中國機芯”與精密制造的發展密碼;走進湘西竹山苗寨,了解當地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傳承與鄉村文旅發展情況。
在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鳳凰古城,采訪團參觀了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等地,不少媒體記者還換上苗族、土家族傳統服飾,用鏡頭向島內民眾展現繁華的沱江夜景風貌。有臺灣記者表示,漫步在鳳凰古城,不僅能夠盡享湘西的獨特美景,還能切身體驗到濃郁的特色民俗文化,希望臺灣朋友也都來看一看,感受湖南的人文魅力。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