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AI“智”造搶灘東盟新藍海
中新網南寧9月19日電(蔣雪林 許耀藝)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正在廣西南寧舉行,展會現場人流如織,氣氛熱烈。
在人工智能展區,來自深圳的臺商高文彥帶著他的AI技術,首次參會便吸引了眾多東盟客商駐足咨詢。“東盟國家在AI領域的需求多處于初期應用階段,他們提供場景,我們需要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提供全套解決方案。”高文彥告訴記者。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后,他于2019年回到深圳創業,主打AI核心算法與場景化應用。
今年以來,中國多個開源大模型實現技術突破,徹底改變了全球AI競爭格局。“DeepSeek開源模型的出現具有里程碑意義。”高文彥說道,“它打破了高端AI模型只能由美國商業閉源開發的固有認知,讓全球開源社區快速跟上國際先進水平。”這一突破為產業鏈上下游帶來實質性利好。下游應用企業可借助開源模型實現數據本地化部署;上游硬件廠商則能依據開放架構優化芯片設計,縮短與國際領先水平的代差。
展位現場,高文彥團隊演示了新一代AI導覽系統。與傳統語音導覽不同,他們的系統能主動感知游客偏好,個性化推薦游覽路線,實時互動解答疑問。
“真正的AI不應該只是被動問答,而應具備主動服務和個性化推薦能力。”高文彥表示,“就像房產中介,不僅要了解客戶需求,還要主動尋找匹配資源,提供全程服務。”目前該技術已在大陸多個博物館場景成功應用,正計劃向大陸旅游行業推廣。團隊擬與廣西當地企業合作,探索打造面向東盟的AI智能導覽服務體系。“東盟國家旅游資源豐富,但智能化程度不均,這正是我們的市場機會。”高文彥說。
“廣西雖不具備北上廣深的研發優勢,但作為面向東盟的橋頭堡,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高文彥表示,廣西提出的“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AI應用生態,與高文彥的企業發展高度契合。
記者在展會看到,多家科技企業帶來針對東盟市場開發的AI產品,涵蓋智慧旅游、跨境物流、多語種翻譯等領域。“我們在深圳研發核心算法,在廣西進行應用適配,最終產品出口東盟國家。”高文彥表示,“這種模式既發揮了一線城市的研發優勢,又利用了廣西的區位優勢,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對比兩岸AI產業發展,高文彥認為最大的差異在于創新模式:“臺灣更多是應用追隨者,先看國際趨勢再制定計劃;大陸則是道路開創者,先投入資源探索方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種差異使得大陸在AI研發和應用創新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形成了從技術研發到場景應用的完整創新生態。許多臺商抓住這一機遇,將臺灣的國際化視野與大陸的市場規模優勢相結合,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首次設置人工智能展區,吸引了來自中國各地及東盟國家的科技企業參展。借助東博會平臺,中國與東盟正在數字經濟領域深化合作,共同開拓智能經濟新藍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