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相連·共繪華章 2025“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宜賓開幕
2025-09-24 20:0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宜賓9月24日訊(記者 卓娜 陳宇)賡續中華文化血脈,搭建兩岸交流橋梁。9月24日,2025“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宜賓李莊開幕。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張志軍,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會主委歐陽澤華,中國國民黨前代理主席、前副主席林政則,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劉曉晨,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等出席活動。本次活動以“江海相連·共繪華章”為主題,為期三天,匯聚海峽兩岸文化、經貿、學術、青年等各界代表330余人共襄盛舉,共同參與系列文化、藝術、青年、經貿交流活動,共促兩岸及川臺兩地交流融合。

9月24日,2025“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在四川宜賓開幕。(中國臺灣網記者 卓娜 攝)
上午8時30分,開幕式在宜賓李莊特有的民俗舞草龍和臺灣青年精彩街舞表演中拉開帷幕,兩岸傳統文化和當代青年元素在舞臺上交融。紀錄片《微光》回顧了四川宜賓的文化抗戰歷史和兩岸交流歷程,鮮活的影像和珍貴的史料,深刻描繪了兩岸同胞在共同抗戰歷史記憶中綿延的血脈情感。
劉曉晨在致辭中說,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臺灣光復80周年。李莊文化抗戰這段歷史是兩岸寶貴的共同記憶。此次活動就是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堅定筑牢兩岸共同歷史記憶、深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具體舉措。她表示,深化交流往來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深化融合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歡迎更多臺胞臺企來四川參訪交流、合作共贏。希望更多臺灣青年來四川追夢筑夢,川臺青年攜手同行,共擔民族大義,共創美好未來。
方存好在致辭中指出,宜賓李莊是中國四大文化抗戰中心之一,隨著當年在李莊的部分大師、學者遷往臺灣,與臺灣結下深厚情緣。近年來,宜賓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經貿互利共進、人員互動往來、文化互促共融,開啟了宜賓與臺灣合作新篇章。未來希望與臺灣同胞攜手深挖李莊抗戰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在共同抗戰歷史記憶中不斷加深血脈親情、在互學互鑒中不斷增進理解認同,讓兩岸合作在“江之頭”盛放璀璨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林政則在致辭中表示,李莊行讓我們看到在共同抗戰背景下,李莊的士紳和父老鄉親們在戰火中為同濟大學、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研院史語所等一批高校和學術機構提供了一個安身求學的場所,保存了大量珍貴文物。李莊人民守護中華文化火種的精神令人欽佩,也是兩岸文化歷史聯結的具體體現。中國國民黨方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希望有更多臺灣文化藝術界以及青年學子來李莊探尋歷史,了解大陸各領域的發展成就。兩岸同胞要共同為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開幕式上,臺灣彩墨藝術家巫登益將兩幅描繪長江萬里、壯麗山河與臺灣獨特美景、風情文化的書畫作品捐贈給宜賓李莊古鎮景區管理委員會。兩幅畫作相連成卷,以“江山相依”呼應活動“江海相連·共繪華章”的主題。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崢嶸歲月 丹青鑒古今”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暨第37屆海峽兩岸書畫藝術展、巫登益美術館(四川館)開館儀式、長江首城——(首屆)海峽兩岸藝術嘉年華活動、宜賓·臺灣鄉村振興青年創智峰會、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會等系列活動,旨在以宜賓李莊為紐帶,聚焦抗戰文化、丹青文化、哪吒民俗文化與青年時尚文化等主題,追溯兩岸共同抗戰歷史記憶,推動宜賓與臺灣各領域交流往來,持續深化兩岸聯結,不斷凝聚民族共識。兩岸嘉賓還通過夜游李莊,參訪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觀看無人機光影秀等豐富表演,參觀兩岸非遺市集,沉浸式感受李莊文旅融合發展成果。部分臺灣嘉賓還走進宜賓三江新區、宜賓高新區等地,考察宜賓優勢產業園區,走訪宜賓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企業,感受產業發展蓬勃機遇。
據了解,宜賓是“萬里長江第一城”,金沙江、岷江在此交匯而成浩蕩長江,有豐富多彩的長江文化、酒文化、抗戰文化、哪吒民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是“中國酒都”“中國動力電池之都”、全國美好宜居典范城市、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抗日戰爭時期,宜賓李莊接納了國立中央研究院、國立同濟大學、中國營造學社等一批著名學府和機構,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一批學術大家和愛國進步人士、熱血青年聚集于此,李莊因之成為中國文化抗戰四大中心之一。自2015年起,宜賓已先后舉辦七屆“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推動李莊成功創建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為吸引臺灣同胞走進宜賓、認識四川、了解大陸的新窗口,也是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責任編輯: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