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和工業品期貨表現孱弱,資金紛紛涌入炒作農產品,農產品價格似有越長越歡的勢頭。昨日大豆期貨出現漲停,豆粕和強麥也出現普漲,農產品期貨自6月初以來出現一波上漲行情,加上最近股市和工業品表現不濟,不少資金進入農產品市場進行炒作。
昨日大商所和鄭商所的農產品期貨出現普漲,大豆主力合約出現漲停,豆粕主力合約漲幅也超過3%;強麥主力合約昨日也出現了2.5%的上漲。自6月初以來,農產品一直是期貨市場上最強勢的板塊,其中豆粕的表現最強,至今大商品的豆粕主力合約已經累計上漲近20%。
“這一波農產品漲勢,主要是因為市場炒作美國的干旱天氣,南美的大豆減產、中國的大豆也可能出現減產。”卓越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孫光梅表示。對大豆可能減產的炒作使得豆粕成為這一波上漲的主力,大豆緊隨其后,而玉米、小麥等品種也出現跟漲。
對于農產品后市,分析師們繼續看好,“一方面,目前經濟不好,股市和工業品的表現孱弱,使得資金流入農產品進行炒作;另一方面,農產品的基本面確實向好,如果三季度繼續炒作天氣,豆粕價格可能會刷新歷史紀錄。”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表示。
農產品價格普漲,是否會再度推高通脹水平?對此,陶金峰表示,農產品價格普漲確實可能推高后期的通脹水平,因為玉米、豆粕等都是飼料的主要原料,這些品種價格上漲,可能推高今后的豬肉和雞蛋等產品價格。不過,隨著最近幾個月CPI的持續回落,通脹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受到的關注度都明顯減弱。卓創資訊分析師劉麗表示,整體來說今年的生豬市場都產能過剩,肉價難以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