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春節(jié)禮俗及其文化精神

2019-01-30 15:38: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原標題:春節(jié)禮俗及其文化精神

  【專家論壇】

  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向來頗受關注,關于它的研究成果也很豐富,有的描述其過程,有的介紹其禮儀,有的探討其影響,角度不同,內容多樣。這些都為人們更全面地了解春節(jié)擴展了視野、提供了幫助。然而,春節(jié)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它是如何演變的?我們應如何把握其文化精神?這些問題仍然有待深入探討。

  “春節(jié)”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撰、晉代范望注的《太玄經》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其略云:行屬于火,謂之差者,立春節(jié)……當然,《太玄經》所謂“春節(jié)”還不是我們今天作為一年開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這個節(jié)氣。由于這個節(jié)氣標志著陽氣由弱而強、由衰而盛的轉折,古人對其特別重視,而后逐漸延展開來,形成了系統(tǒng)的歷法禮儀。

  關于“月正”問題,史上有不同描述。漢代孔安國傳、唐代孔穎達疏的《尚書注疏》卷三記載了三國時期王肅的看法:“殷周改正,易民視聽,自夏已上,皆以建寅為正。”意思是講,殷、周改了歷法,只是為了讓人們一新耳目,其實在夏朝以前都以正月建寅。王肅所謂夏朝以前,到底可以推到什么時代?孔穎達等經學家們推到了堯舜;但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有言:黃帝乃“順天地之紀”,《史記正義》進一步說“順天地陰陽四時之紀”。根據《尚書·洪范》的解釋,“歷數”就是歷法,具體而言即推算歲時節(jié)氣的次序。如何推算?從現有史料看,也就是通過天干、地支的組合,來標識年月日時。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尚稱,“黃帝受神筴,命大撓造甲子,容成造歷”。由此可見,以天干、地支為組合元素的歷法模式產生于黃帝時代是有案可稽的。既然如此,也就有了每年的“元日”或“歲旦”。盡管今天我們難于知曉黃帝時期如何命名歲首,但那個時代創(chuàng)造的歷法模式卻為后來的春節(jié)禮俗奠定了基礎。

  關于春節(jié)的禮俗,無論是經典文獻,還是地方志書,都有大量記載。如《呂氏春秋》卷一《孟春紀》稱: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還乃賞公卿、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無有不當。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忒,無失經紀,以初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參于保介之御間;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大夫九推。反執(zhí)爵于太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以上這段話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在立春節(jié)氣,天子親自率領朝廷要員,到京畿東郊去舉行“迎春”祭典。東郊祭祀完畢,天子賞賜參加祭祀典禮的官員,發(fā)布蘊含陽德與柔和精神的指令,廣泛布施,惠及百姓。第二,詔命太史官保管好文獻經籍,制定歷法。要求太史官仰觀天象,明了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使歷法的制定準確無誤,讓星象位置與運行周期的記錄成為往后的遵循。第三,在正月元日,舉行開春的“籍田”典禮。其目的是祈求上天賜予五谷豐登。“籍田”儀式之后,天子率眾回到太寢祖廟,賜酒予眾官,開懷暢飲。從其敘述的語境來看,立春可能是前一年的十二月,從那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元日,朝廷舉行了一系列的典禮活動。

  《呂氏春秋》上述記載的是先秦以前的情況,反映了上古社會對農耕的高度重視。秦漢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遷,古老的“籍田”儀式逐漸淡化,而“歲旦”之日的禮儀則不斷增加新內容。尤其是從漢代開始,歲旦節(jié)慶逐漸體現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時宗懔撰《荊楚歲時記》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板”“門神”等。唐代的韓鄂撰《四時纂要》卷一也有類似記載,其中所謂“爆竹”,首見于《神異經》,該書舊題東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譜,《列仙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均有東方朔之傳,故其書所言“爆竹”當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漸演變?yōu)闀鴮懽UZ的楹聯,成為先民們過年時避兇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過程中,道教承襲于遠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體現“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間社會扎根。過年前的“送灶神”、過年后的“迎灶神”“接財神”、正月初九的“天公節(jié)”,以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都有著道教文化烙印。漢代以來的“灶神”,被道教奉為“司命灶君”,主管著家家戶戶的命籍,攸關生死存亡;道教的玉皇大帝成為正月初九“天公節(jié)”儀典中的主要祭拜對象;作為春節(jié)儀典尾聲的“元宵節(jié)”同時也是道教祭拜“三官大帝”的上元節(jié)。

  如何看待春節(jié)禮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會有不同的認知。當我們回溯歷史的時候,就會發(fā)現:古老的春節(jié)禮俗不僅經過了漫長歷程,而且蘊含著深邃的文化精神,這些文化精神對于當代社會的人格完善、國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方面:

  感恩。遠古時代,天子為什么要率領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為天地生養(yǎng)萬物,萬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過汲取萬物滋養(yǎng)而生存,這是根本所在。《呂氏春秋·本生》說:“天子之動也,以全天為故者也。”意思是講:天子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保全天生的各種存在物,包括動物、植物。從這個角度看,上古時期的歲旦郊祭,即是天子為天下作出表率,像兒女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那樣報答天地的恩情,實際上也是保護生態(tài)的一種宣示,更是一種符號象征。

  祈福。從生存角度講,平安健康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我們的先民對此不僅有足夠的認識,而且付諸行動。《呂氏春秋》所講的“無失經紀,以初為常”,就是要通過觀察,了解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四季變化的節(jié)奏,以便有所遵循,從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畫門神、貼春聯等習俗,也是人們對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繼續(xù)。

  反省。自上古所形成的祭祀禮俗,伴隨著先民們的自我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時候,要檢討以往的行為,若有過失,就得糾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靈寶補謝灶王經》說,司命灶君“普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日,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意思是說:灶王時刻監(jiān)察一家命口的善惡舉動,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懺悔,明白是非功過,多做好事,不做壞事。這在當代仍然具有借鑒和教育意義。

  (作者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百年道家與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首席專家、四川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本道天堂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播放|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内射 | 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麻豆|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中文字幕第3页|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无码国产|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网站| 日本乱人伦中文字幕网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十八禁无码免费网站|